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在北京开幕,会议聚焦病毒性肝炎的消除与治愈,尤其是乙肝“功能性治愈”。文章介绍了中国政府对乙肝等传染病防控的重视,以及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还阐述了“功能性治愈”的定义和意义,最后提到了药企将携手推动功能性治愈时代到来并加速全球消除肝炎进程。
北京青年报记者于3月29日获悉,备受瞩目的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APASL)年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此次会议以“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将目光聚焦于病毒性肝炎的消除与治愈这一关键议题。其中,乙肝“功能性治愈”所具有的突破性价值,更是吸引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全球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挑战。面对这一难题,中国政府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担当。中国将加强乙肝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目标之中,并且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年)》,进一步细化了包括乙肝在内的传染病防控专项行动的具体目标。多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家疾控数据统计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的显著成效。近5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比例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良好趋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从1992年的9.72%大幅降至5.86%。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流行率降速最快,从9.67%降至0.30%,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已提前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到2030年5岁以下儿童流行率<0.5%的目标,为全球病毒性肝炎防治树立了成功典范。
在肝病治疗领域,治愈是所有患者和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也是科研创新的核心方向。而在追求“治愈”的道路上,“功能性治愈”被视为一个切实可行且值得努力实现的重要终点。所谓“功能性治愈”,是指患者在停药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检测不到。这意味着患者无需再接受长期的治疗,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2023年,中国国家药审中心颁布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新药研发应以“功能性治愈”作为重要的终点进行研究设计。同时,这也是目前国内外乙肝防治指南所推荐的理想治疗终点。
“在过去的30余载,中国肝病防治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作为中国公卫同行者,我们深感荣耀。”GSK副总裁、全球药品商业化负责人Marc Wells在出席本次APASL年会企业圆桌会议时如是表示。他还强调,GSK将持续与中国及全球伙伴携手合作,凭借突破性的创新药物推动功能性治愈时代的早日到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搭建全球肝病防治网络,借鉴“中国经验”,加速全球消除肝炎的进程。
本文围绕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介绍了会议聚焦的乙肝“功能性治愈”主题。阐述了中国政府对病毒性肝炎防控的重视及取得的显著成就,如乙肝病毒携带率下降、提前实现5岁以下儿童流行率目标等。同时说明了“功能性治愈”的定义和意义,以及药企推动全球消除肝炎的决心。整体展现了中国在肝病防治领域的积极作为和重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