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举办媒体见面会的相关情况,包括该剧的背景、主创阵容、创作特色,以及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启动等内容,最后公布了该剧的上演时间。
在3月25日这一天,北京人艺在今年推出的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媒体见面会。
《风雪夜归人》可是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开篇之作。它有着经典的故事作为支撑,再加上创新的解读以及唯美的演绎方式,就像是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能够让观众跨越时空,与当下进行对话。它将为观众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不仅在艺术美感上表现卓越,更能在思想深度上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这部剧是戏剧家吴祖光在1942年创作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北京人艺上演过。此次北京人艺对其进行重排,一方面是对这一经典的再次深入挖掘,另一方面也是对人艺审美风格的继承与探索。
在媒体见面会上,该剧的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闫锐以及一众主创人员纷纷亮相。同时,像刘恒、陆璐、李洪涛、梁国栋、刘宸、梁丹妮、李劲峰、李金涛、李雪歌、陈红旭、龚钰泉、张楚晗、胡昕怡、赵泽栋、徐督、孙嘉良等全体演员也齐齐登场。
冯远征表示:“这部经典作品里面包含了很多对人生、爱情与命运的探讨,它是一个浪漫凄美的中国故事。我们在这次的创作中,既保留了传统的元素,又融入了现代的风格和手法。从舞台展现到演员表演,都是一种全新的样式。”
导演闫锐认为,尽管这是一个近百年前的故事,但它一定能够让当下的观众产生共鸣。“这部剧会为我们展现生命的意义,去表现什么是真正的活着,什么是纯粹干净的心灵。”
冯远征还提到:“这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它有着中国人的审美基因。”舞台上的美感是此次创排的一大特点。整个舞台呈现采用大写意、简洁、质朴的风格,回归到了戏剧的本体空间。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同,此次的舞台设计采用写意手法,突出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再搭配上现代感的光影,构建起了整个戏剧的想象空间。
曾执导过《名优之死》《原野》等作品的闫锐,此次是第一次独立执导首都剧场的大戏。面对这部富含传统戏曲元素的作品,他表示希望借助昆曲的雅致,将诗意的感受和静谧的戏韵呈现在舞台上。
作为北京人艺今年的重点大戏,《风雪夜归人》拥有强大的演出阵容。既有观众熟悉的李洪涛、梁丹妮等实力派“老将”,也有陆璐、梁国栋、刘宸等优秀的人艺舞台新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首次受邀参演人艺剧目的北方昆曲剧院的刘恒。武生出身的他此次将作为“外援”出演剧中旦角名伶魏莲生,他将与人艺青年演员陆璐饰演的玉春,共同上演一出凄美的浪漫曲。冯远征表示:“北京人艺对于人才是开放的态度,希望邀请优秀的、合适的演员来合作,同时让北京人艺优秀的青年通过作品走到舞台当中,他们的成长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在排练过程中,演员们可是下足了功夫。他们不仅在话剧表演、形体等方面不断打磨,还邀约了专业形体设计人员,并到北方昆曲剧院等专业院团,学习和观摩戏曲表演。
伴随着《风雪夜归人》的创排,今年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也正式启动了。据介绍,该计划将在近三年内,把北京人艺“压箱底”的经典剧目进行整理恢复,每年安排1 – 2部经典剧目重排上演,以此来展现经典剧目的活力。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表示,这是北京人艺采用多样化方式推动经典剧目传承发展的举措。一方面,可能会通过“绝对复刻”的方式恢复“博物馆剧目”,原汁原味地保留经典原貌;另一方面,也会启用全新阵容对经典进行现代演绎,为经典注入时代活力。传承与创新并举,既能让北京人艺的老戏重焕青春光彩,也能让年轻观众领略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剧院也意识到年轻演员培养的紧迫性,希望借此让年轻演员深度了解人艺历史,亲身体悟经典剧目的厚重与魅力,进而真正理解老艺术家们留下的宝贵“家底儿”,更好地完成对“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传承。
该剧将于4月25日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届时观众们可以走进剧场,去感受这部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
本文围绕北京人艺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展开,介绍了该剧的创作背景、主创观点、演出阵容、排练情况等,同时阐述了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该剧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有望为观众带来精彩体验,也体现了人艺在经典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努力,值得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