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龚琳娜携手多位器乐演奏家,在“上海之春”以全本琴歌《胡笳十八拍》沪上首演的形式,再现东汉才女蔡文姬的史诗人生,还介绍了演出中的精彩曲目、演奏特色,以及龚琳娜与挚友、前辈的故事和演出尾声的互动等内容。
3月29日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厅内热闹非凡,座无虚席。中国新艺术音乐的领军人物龚琳娜,携手古琴演奏家林晨、笛箫演奏家王华、笙演奏家戴子凡、打击乐演奏家李尚,共同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他们以全本琴歌《胡笳十八拍》的沪上首演,为观众们生动再现了东汉才女蔡文姬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人生。
画面中,龚琳娜(右)与林晨默契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古琴减字谱有着独特之处,它记录的是左右手的演奏过程,而并非音高和节奏。这种特性为《胡笳十八拍》赋予了无限的诠释可能。在演奏中,各器乐演奏者以“半即兴”的方式,记录下当下的创作心境,使得每一次演奏都独一无二。古琴演奏家林晨在打谱过程中更是大胆突破,他没有局限于查阜西、陈长林等前辈的版本,而是采用“跳进跳出”的叙事手法。从第三人称视角描绘战争带来的苦难,又以第一人称倾诉蔡文姬骨肉离别之痛,让听众更能深刻感受到蔡文姬所处时代的悲惨与无奈。
戴子凡(左)与李尚在演奏中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
此次上海站的演出,延续了专辑的精华部分,经典琴歌《平沙落雁》等曲目得以精彩再现。在《阳关三叠》中,龚琳娜巧妙地融入家乡贵州方言,其婉转跌宕的演唱风格,让情感更加真挚,仿佛达到了“人琴合一”的至高境界。《凤凰台上忆吹箫》选取了历经战乱、流离失所的李清照的诗词,与蔡文姬在东汉末年的乱世漂泊相互呼应。相隔千年的两位奇女子,在现代的音乐厅中仿佛跨越了时空界限,实现了一场奇妙的相遇。而《声笙不息》一曲,全程衬词丰富、技巧华丽,甫一奏响,便让听众不禁联想起同样具有独特风格的《忐忑》,为现场增添了一份轻松愉悦的氛围。
会挚友、会前辈、会听众
龚琳娜和林晨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曾是大学同届同学,后来又在德国相遇,二人的琴声相互和鸣,默契十足。网友们称赞他们“古有伯牙子期,今有林晨琳娜,高山流水遇知音”。在演出现场,龚琳娜更是直言“林晨是我的挚友”。
与琴歌的深入合作,也让龚琳娜萌生了尝试古琴弹奏的想法。她初次遇到古琴界泰斗龚一时,龚一便鼓励她:“古琴是一个上手容易精通难的乐器,你只要认真学弹半年就可以上台。”
在彩排现场,龚琳娜自弹自唱的模样认真而专注。
在昨晚的演出现场,龚琳娜亲自自弹自唱了《为有暗香来》。年过八旬的龚一也亲临现场助阵,他表示:“今天这场传统音乐艺术的表演,看似与时代有点脱节,实际上正契合了广大听众对于传统文化与精神审美的需要。”
在演出的尾声,龚琳娜带领全场观众学唱《黄莺吟》。一时间,全场歌声四起,那热烈的氛围令人心潮澎湃。正如龚琳娜所说,这种传统的文人音乐“刻在中国人的DNA里”,她会一直唱下去,用歌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
本文详细报道了龚琳娜携手多位演奏家在“上海之春”进行全本琴歌《胡笳十八拍》沪上首演的情况,介绍了演奏特色、经典曲目,还讲述了龚琳娜与挚友、前辈的故事以及演出尾声与观众的互动,强调了传统音乐对唤起文化记忆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