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地震发生时,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以及昆明市的不同场所人员的暖心守护故事,包括瑞丽景成月子中心护理人员保护宝宝、瑞丽第一民族中学老师指挥学生避险、昆明市延安医院和瑞丽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安全等场景。
让我们一同聚焦那些在地震时刻展现出无私大爱与责任担当的人们。
配图为视频截图,由瑞丽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配图为视频截图,由瑞丽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配图为视频截图,由瑞丽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在瑞丽市景成月子中心,一场惊心动魄的守护故事正在上演。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是我国距此次缅甸地震震中最近的城市。28日下午,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瑞丽市景成月子中心护理人员熊街兰像往常一样,细心地看护着正在晒太阳的宝宝。突然,她发现房屋内有点晃动,敏锐的她立刻意识到:“地震了!”
此时,熊街兰的身体已经随着晃动前后摇晃起来,但她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把宝宝从护理台上抱了起来。紧接着,她双膝跪地坐下,迅速降低重心以保持稳定,一手紧紧扶住旁边的护理台,一手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仿佛为宝宝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然而,危险并未就此结束。又一波剧烈摇晃袭来,一辆空的婴儿车朝着熊街兰冲了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熊街兰果断松开抓住护理台的手,一把推开婴儿车,同时小心翼翼地护住怀中宝宝的头部,避免宝宝受到任何伤害。
剧烈的摇晃还在持续,熊街兰被无情地甩到一旁的墙壁处。加湿器倒了,水淌了一地,整个房间一片狼藉。“感觉天旋地转。”熊街兰事后回忆道,但她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胸前,不管外界的摇晃有多剧烈,她的手始终没有松开。
靠墙摆放的4辆婴儿车尽管已处于刹车状态,却在剧烈晃动中动了起来,其中3辆中躺着婴儿。同事李晓亲紧紧护住了两辆,而熊街兰则艰难地向前慢慢移动,在摇晃的地面上一步一步地靠近剩下那一辆婴儿车,最终一把抓住了它,成功保护了车内的婴儿。
事后,熊街兰说:“地震来临时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都是下意识的本能,想着一定护好宝宝,能护一个是一个。”当晃动减弱,婴儿室内逐渐恢复平静,熊街兰坐在地上,轻声安慰着怀中的孩子:“没事了,没事了。”
同样在瑞丽市,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也在地震中展现出了有序与冷静。
当时,头顶的风扇左右晃动,脚下传来轻微震动。正在高一某班上历史课的学校党委副书记明宗龙立刻反应过来,大声说道:“地震了,同学们不要慌。”话音刚落,强烈震感袭来,风扇剧烈摇晃,课桌抖动不停。
“蹲下,扶住桌子,冷静。”明宗龙一边扶住课桌保持身体稳定,一边反复确认学生的情况,声音沉稳而坚定,给慌乱的学生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强烈的震感持续大约30秒后,逐渐减弱。明宗龙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第一个地震波要结束了,在下一个地震波到来前,中间的时段就是最佳撤离时间。于是,他重重地拍了两下桌子,大声喊道:“撤!”
“不要慌,按照平时演练的路线撤离。”明宗龙不断提醒着学生们。等学生全部撤离后,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在楼梯间里,师生们按照演练的路线,有的同学靠着墙壁,有的同学靠着栏杆,撤离紧张有序。不到两分钟,全校48个班级24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撤离至操场。
明宗龙告诉记者:“学校每月进行一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上周一我们刚刚演练过,老师们都做过相关培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撤离路线。同学们虽然会紧张,但已经形成了行动习惯。”
除了瑞丽市,昆明市的医院里也在上演着感人的守护故事。
28日下午,在昆明市延安医院15楼的手术室里,普外一科主任王若天正在全神贯注地给患者动手术。手术已进行一个多小时,接近尾声。这时,手术台旁的输液架开始摇晃,王若天和其他医护人员意识到,地震了。
手术不能中止,因为患者是全麻状态,他们不可能抛下患者。“大家的想法一致,做完手术,确保患者安全。”王若天坚定地说。震感一阵又一阵袭来,但医护人员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利用地震余隙,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坚定的信念,成功完成手术。据了解,地震发生时延安医院有21间手术室在进行手术,还有5名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等待苏醒,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岗。
这并非个例。在瑞丽市人民医院,手术台在地震中晃动。主刀医生杨继平第一时间护住患者,手术室外的两名医护人员也扶着墙踉跄地冲进来,一前一后扶住手术台。数人齐力,稳稳护住了患者。
医院监控记录下了转移新生儿、搀扶老年患者、守护待苏醒的患者等一幕幕感人画面。网友纷纷留言:“医者仁心”“白衣天使,守护生命之光”。
本文通过讲述瑞丽市景成月子中心护理人员熊街兰保护宝宝、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老师明宗龙指挥学生避险以及昆明市延安医院和瑞丽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安全等故事,展现了在地震灾害面前,不同岗位的人们凭借着本能和责任感,守护生命、保障安全的感人场景,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暖。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