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当代青年投身西部建设展开,通过不同视角阐述了西部为青年提供的发展机遇,以及各地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所做的努力,展现了青年在西部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众多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奔赴西部、服务基层,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本期“大家谈”栏目,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旨在为当代青年报效祖国、建功西部汇聚共识,并提供有益的指导。
追梦舞台 成才平台
树立并践行远大理想,是广大青年的共同追求,也是国家和人民对青年的殷切期待。而西部计划,恰恰为青年们搭建了一个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响亮的口号,让西部计划成为连接青年与基层的桥梁,连通了个人理想与祖国人民的需要。它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深入到西部、乡村以及基层一线,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自身本领。
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和奉献。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志愿者们用青春书写着奉献的篇章,服务着“国之大者”。像扎根云南教育事业20余年的张莉娟,带领老百姓致富的“沙棘大王”“农牧能手”王军扬,曾经一人撑起团场医院中医科的“沙海小郎中”艾乐松……他们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更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扎根西部,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是一种别具意义的成长。他们亲身见证了西部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自身的精神意志、品德观念和能力才干也得到了提升。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人奔向西部、建设西部、扎根西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供需搭桥 精准服务
到西部去,了解是前提。过去,一提到西部,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贫穷和艰苦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就业选择。然而如今,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大为改观,高质量发展能力也明显提升,处处涌动着生机与希望。以甘肃为例,该省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东数西算”、产业转移、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宣介,帮助青年学子了解西部、破除刻板印象,使得“到西部去”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从选择到实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优化公共服务,牵线搭桥,促进供需匹配,才能为梦想的落地扫除障碍。聚焦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甘肃每年都会制定引才计划,通过拓展赴外引才、招商引智、项目聚才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实施“陇原青年英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连续17年实施“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有效促进了人才向甘肃流动。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留甘就业人数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需要有人拉一把、帮一下。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西部建功立业,必能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实现更大发展。
改善环境 留人留心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2周年。据统计,20多年来,通过这一计划进藏服务的志愿者中,约有1/3选择了留藏。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已经成为西藏人才引进的一个重要渠道,有力增强了基层力量,有效改善了人才结构。
引才更要留才,留才的关键在于环境。为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参与西部计划西藏专项,西藏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工作生活补贴、学费代偿、职称评定等,为志愿者在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实实在在地为志愿者拓宽了成长道路,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留人更要留心。当生活条件有了保障,发展前景也值得期待时,青年们便能真切感受到当地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在山南市,有志愿者扎根村级小学10年,只为教书育人;有志愿者助农脱贫,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热情的居民……让许多青年志愿者下定决心留下来。
雪域高原也可以成为成长的沃土。为志愿者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青春热情感受到真情的回馈,在这一场梦想与舞台的双向奔赴中,雪域边疆一定能绽放更绚烂的青春之花。
本文通过不同角度展现了当代青年在西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各地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西部为青年提供了追梦和成长的平台,而各地通过精准服务和改善环境,吸引了更多青年投身西部。相信在青年人才的助力下,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将实现更大的发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