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相关信息,介绍了北京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包括科技型企业数量、科研资源、国际科技合作等情况,还着重阐述了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态势、政策支持以及民间组织在科技合作中的作用。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已然成为国内AI、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科技领域初创企业的首选地之一。3月31日消息,钛媒体AGI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民间智慧·共享科创”平行论坛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北京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已经突破85万家。其中,去年新设立的科技型企业就有11万家,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超300家科技企业在北京这片土地上诞生。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彰显了北京在科技创业领域的巨大吸引力和无限潜力。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崔述强指出:“形式多样的民间科技合作能够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应当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方面,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科技实力;另一方面,引入国外先进的理念和高技术成果,为双方架起互学互鉴的桥梁,实现互利共赢。从数据来看,北京作为中国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这里有92所高等高校和1000多所科研院所,55万余名科研人员汇聚于此。全国近一半(50%)的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都聚集在北京,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的数量、基础研究人才的密度、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等均位居全国首位,并且连续8年蝉联科研城市的全球首位。这些丰富的科研资源为北京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一带一路”商事服务中心主任王丽强调,国际科技合作迫切需要法治护航。当前,全球面临着诸多挑战,环境恶化、战乱、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不断加剧,技术壁垒与标准冲突日益严重,导致国与国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差异显著。国际科技合作受到法律、政治、安全等多重风险压力,因此急需各方携手加强全球性的法律治理和法律保障,为国际科技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表示,AI和开放科学的融合对全球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AI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必须利用规则确保AI技术带来积极的影响,减少风险,并确保以道德、透明和包容的方式推动AI的开发和应用。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AI伦理框架,并通过194个成员国的认可,以此来指导AI技术的开发,确保AI技术造福人类。目前,中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还牵头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这一系列举措展示了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积极态度和重要作用。在30日举行的另一场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分布于12个领域,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其中,北京作为“独角兽之城”,共有115家独角兽企业,企业总估值为5949亿美元,平均估值达51.74亿美元,数量和估值均位列全国第一。
据悉,所谓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此类企业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技术或产品,能够在市场中保持快速增长,具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行业巨头。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指出,独角兽企业正呈现出智能主导、赋能发展的特点。近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来自于以大模型、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领域,这些企业带动了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岳德钰在论坛上表示,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正以蓬勃创新的态势,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2024年,北京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其中13家来自于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与基因治疗、商业航天、元宇宙、新型储能等领域。同时,有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三年就成为了独角兽企业,另外在合成生物、具身智能等领域北京也拥有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此外,北京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达71.3%,五年来增长了28.3%,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在AI、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技术领域,北京创造出了多项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就在此次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上,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意向单位,共同筹划发起设立“中关村战新基金”,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该基金将聚焦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一批优质硬科技企业加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壮大耐心资本,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事实上,在创业投资方面,北京动作频频。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初始总规模千亿元,围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新材料等高精尖领域开展直接投资,已投资决策项目178个,投资金额约181亿元。同时,北京还设立了全国首只聚焦硬科技领域投资的政府投资母基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总规模200亿元,目前已合作子基金63只,累计投资1300多家企业,投资金额约470亿元。此外,北京已设立全国首只全部由社保基金出资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目前已投资决策16个项目总金额超27亿元。据岳德钰介绍,北京构建了专项政策、管家服务、创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体培育体系。其中,“独角兽十条”的发布,在上市服务、空间保障、人才落户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业。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数据跨境便利化、应用场景对接等便捷服务,建立了市领导牵头的投资统筹机制,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以硬科技独角兽为代表的高成长创新企业。京促会副会长、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戴键表示,全球科技创新正面临“分化”与“重构”的双重挑战。越是风云变幻,越需要民间组织以更大的智慧搭建桥梁。该组织将联合京津冀企业家联盟,打造企业出海的“护航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快速融入当地商业生态,实现国际化发展。同时,计划设立欧洲 – 中国离岸加速器,为欧洲企业来华发展提供便利化服务,推动中欧科技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据悉,自2019年起,中关村论坛年会便开始举办以“民间视角”切入科技创新议题的平行论坛。本届论坛由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共吸引国际组织代表、科技型社会组织和企业负责人、留学生代表等120余人现场参会,线上直播覆盖超3万人次。
本文全面展示了北京在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和蓬勃发展态势。北京不仅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庞大的科技型企业群体,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北京的独角兽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类政策和投资支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民间组织积极搭建桥梁,推动国内外科技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未来,北京有望在科技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全球科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