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携手,廊坊民生愿景绘就幸福实景

本文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公共服务的优化,详细介绍了廊坊在医疗卫生、康养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成果,展现了公共服务一体化给京津冀百姓带来的福祉,以及未来廊坊在民生领域协同发展的规划。

“民生愿景”成“幸福实景”

——公共服务一体化让京津冀百姓从“好邻居”变成“一家人”

京津冀携手,廊坊民生愿景绘就幸福实景

2024年6月5日,香河县大爱书院养老中心内,老人们正在参与娱乐活动。(资料片)记者 刘向 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中,廊坊市的公共服务如同绽放的花朵,不断优化升级。异地看病直接结算报销、“跨城养老”成为新潮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启协作共建新格局……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为廊坊经洽会上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增添了人气和助力,更让发展红利如春风般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协同发展的账本里,清晰地记录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点滴进步,那每一页都弥漫着渗透进千家万户的幸福味道。

◆深化医疗卫生协同 群众看病更有“医靠”

近日,在廊坊安次区医院・京城名医馆,一派热闹景象。来自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的中医专家孙波正专注地根据病人的病症,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案。他的面前,众多患者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康复的希望。

医疗,是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的大事。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廊坊市以积极的姿态深化与京津的合作。通过合作建院、专科共建等创新模式,深入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京津冀医联体建设成果不断巩固扩大,三地群众切实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健康红利”,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2月22日,河北燕达医院出入院结算一站式服务台前,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患者王庆丰显得十分轻松。他刚刚在医院接受心血管内科手术后,恢复良好。只见他将社保卡交给工作人员,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所有手续。“只需把社保卡交给工作人员,各种费用当下就能实现医保报销,还能享受北京的医保政策,真是太方便了!”王庆丰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作为京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燕达医院见证了医保协同带来的巨大变化。到燕达医院就诊的北京医保患者由2017年的月均300余人次,攀升至2024年的月均2.48万余人次。医保破冰这一小步,却让京津冀医疗协作迈出了一大步。

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医保部门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异地就医实现“一卡通行”。三地参保人员在区域内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无须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如今,越来越多的京津患者选择到河北就医,京津冀医疗资源分布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三河燕郊,京东誉美医院普外科凭借专业的治疗技术,成为了全国各地腹膜后肿瘤患者的希望之地。其中,近一半住院患者来自北京、天津等地。廊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离不开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共享。2024年,“通武廊”三地49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鲁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互认项目增加至60项,39家机构纳入京津冀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1+X”模式在三地推广,以北京潞河医院、武清区人民医院和廊坊市人民医院为中心,三地基层医院为站点,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代谢性疾病患者突破2万人。

◆提升康养服务质量 “跨城养老”渐入佳境

春日暖阳洒在香河县大爱书院养老中心,老人们在这里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他们或悠闲散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或坐在长椅上谈笑风生,分享着生活的点滴。“公寓式的养老模式让我们很舒心,还有专业护士随时照看,我很高兴在这里安享晚年。”北京老人胡克娴在自己温馨的居所里,向记者讲述着他现在的幸福生活。

为了丰富入住老人的生活,大爱书院可谓是用心良苦。这里建有养老中心会所和342间精装养老公寓,配备了图书馆、健身房、游泳池、茶艺室等50余类一站式养老文化活动空间,并设有多种文化课程与娱乐活动,仿佛为老人们打造了一个专属的安全、舒适、温馨的家。

“老人不仅可以自选课程,还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障。与传统养老模式不同,我们更注重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大爱书院总经理助理李昱杉介绍道。目前,已有700余名老人在此安家,其中90%以上来自北京。

近年来,廊坊市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焦京津养老市场需求,全力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具有廊坊特色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为龙头,大爱城、来康郡、荣华齐山、方舟养老等梯次发展的养老服务格局,京津老人到廊坊养老渐成新潮流。

走进固安来康郡康养中心,房间干净整洁,环境舒适优美。老人们在这里或举棋对弈,享受着智慧的较量;或唱歌起舞,展现着生活的欢乐。“这里跟家里一样,不仅环境好,还能泡温泉,衣食住行都很方便,每天过得非常开心!”来自通州区的刘翠青开心地说道。

“我们安装了智能检测、评估、预警等设备,可以24小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固安来康郡康养中心经理赵松介绍,康养中心以田园为主题、温泉为特色,为入住老人提供快乐生活服务、智能康养服务等4大类148项服务,与京冀地区15家医院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合作,为老人提供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和往返便利。

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机遇,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成为第一批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养护中心宾馆式养老居所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卫生间、桌椅、床铺和电梯间等都做到适老化设计,处处体现着对老人的关怀。

近年来,廊坊市全面落实《“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等级评定结果互认、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政策互联互通,加强养老护理人才培训,目前已完成新增养老护理持证上岗人员1180人以上目标任务。截至2025年初,京津来廊康养老年人超过10万人,其中北京9万人、天津1.3万人;机构养老人数占全省近60%。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学生家门口“上好学”

新学期的钟声刚刚敲响,每天早晨八点钟,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教室里,琅琅读书声准时响起,仿佛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之歌;活动室里,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展现着自己的才华。

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是京津冀教育一体化落地的第一所公办学校,也是潞河中学教育集团在京外布局的第一所学校。该校秉承与潞河中学本部“同形、同构、同质”的办学目标,让廊坊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该校所有青年教师均与潞河中学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从线下到线上,从指导日常备课、教案学案设计到班级管理、新课标解读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结对帮扶。”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校长孟洪峰介绍。

教育是民生之基。廊坊市主动作为,推动京津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不断深化与京津在基础教育办学上的合作,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北三县与北京市五中、景山学校等1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合作,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2021年挂牌运营;三河、大厂职教中心分别与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签订职业教育“3+2”联合培养协议。

去年5月,第四届“通武廊”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在香河县落下帷幕。大赛设电子商务、数字影音等8个学生赛项和思政课等3个教师赛项,吸引三地6所职业学校的280余名师生代表参赛。“大赛期间,职教周、宣传月、成果展示、校园开放、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等多项活动举行,为我们学校拓展了职业技能人才交流渠道,也促进了‘通武廊’三地技能人才培育选拔的互融互通。”大厂回族自治县职教中心副校长徐宏伟说。

廊坊市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与通州区、武清区不断深化校际协作,开展师资培养、学生教育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高层次教育共同体。截至目前,三地联合举办“通武廊”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通武廊”三地青年教师成长沙龙论坛等教育交流活动300余次。廊坊市北三县50余所学校与通州区30余所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推动教育交流深度融合发展。

发展向新,民生向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里,民生改善是最生动的注脚。未来,廊坊将紧密与京津并肩携手,不断推进民生领域协同发展,积极拓展京津劳务市场,健全三地社保经办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更多事项跨省市通办、智能联办,助力更多“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本文详细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在医疗卫生、康养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通过深化与京津的合作,廊坊市让群众在看病就医、养老、教育等方面获得了更多实惠和便利,使京津冀百姓关系更加紧密。未来,廊坊将继续推进民生领域协同发展,让更多“民生愿景”变为现实,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244.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