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展开,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阐述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数据供给和数据流通交易等方面的举措与目标。
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3月31日于北京发布的消息中,我们了解到,算力堪称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把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全力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一目标,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着重指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刘烈宏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国际上有人说,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而在中国,电力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西部的绿电资源。过去一年,国家数据局携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大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进程,并且积极协调算力建设与能源设施的协同布局。刘烈宏还给出了明确的目标,“今年底,我们要实现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超过80%。”
除了算力之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还需要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和数据流通交易。在人工智能时代,“Token”作为模型处理文本的最小单元,通常代表一个单词、单词的一部分、字符或者其他有意义的文本片段,如今已成为一个全新的衡量标准。刘烈宏透露,有关机构研究显示,在2024年初,我国日均Token消耗量为1千亿,而到现在,每日消耗量已经飙升至10万亿级,仅仅1年时间就增长了100倍。
基于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显著优势,刘烈宏表示,要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的深度结合。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做到“人工智能 +”行动拓展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跟进到哪里。目前,全国数据系统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并且高质量数据集已经开始在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未来,国家数据局将逐步完善数据市场规范,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细化流通交易规则,推动发布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以此降低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性成本,提升数据流通交易效率,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 +”行动。
本文围绕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强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利用西部绿电资源及相关目标。同时指出高质量数据供给和流通交易的必要性,我国Token消耗量大幅增长,国家将结合自身优势推进相关工作,完善数据市场规范,提升数据流通效率,以助力“人工智能 +”行动。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