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夜间疼痛患者的案例,包括具体治疗过程、术后预防与自我管理策略,还分析了导致肩关节夜间疼痛的原因以及中西医协同防治的方法,并给出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近期迎来了多位饱受肩关节夜间疼痛折磨的患者。在苏新平教授与罗海恩关节外科团队的精心诊治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疗法,这些患者的症状均有了显著的改善。
诊疗回顾
58岁的李先生,被右肩夜间剧痛困扰长达3个月之久。每到夜晚,剧痛如影随形,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无奈之下,他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寻求帮助。经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医生发现李先生的肩袖部分撕裂,并且肩关节还伴有积液。针对李先生的病情,医院展开了两个阶段的治疗。
1、西医阶段:医生为李先生实施了肩关节镜下微创修复肩袖手术,术后还为他注射了透明质酸钠,以此来润滑关节,促进恢复。
2、中医阶段:
① 针灸治疗:选取肩髎、臂臑穴,每日进行电刺激20分钟,持续10天,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
② 中药调理:李先生口服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20g),同时配合外敷院内制剂骨伤止痛散,从内到外调理身体。
③ 康复训练:采用“弹力带抗阻训练 + 艾灸肩部阿是穴”的方法,增强肩部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出院后,医生根据李先生的具体情况,为他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术后预防与自我管理策略:
1. 日常防护
要避免长时间单侧负重,建议每30分钟变换一下姿势,减轻肩部压力。同时,使用“护肩睡眠枕”,帮助维持肩关节的中立位,减少睡眠时对肩部的压迫。
2. 运动干预
每日进行“肩胛骨收缩-扩胸-肩外旋”复合动作,增强肩周肌群的稳定性。还可以练习“八段锦”中“单臂托天”的动作,改善肩颈的柔韧性。
3. 中医养生
艾灸肩井穴,每周进行2次,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在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钙镁的食物,如牛奶、芝麻等,减少酸性饮食,如碳酸饮料的摄入。
3个月后进行随访,李先生的VAS评分从8分降到了2分,肩关节的活动度也恢复了正常,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有哪些原因容易导致肩关节夜间疼痛?
肩关节夜间疼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病症,它的成因比较复杂,涉及生理、病理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1. 肌肉骨骼系统病变
肩周炎(冻结肩):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夜间,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疼痛会加剧。
肩袖损伤:肩袖肌腱出现撕裂或退化的情况,夜间血液循环减缓,炎症因子容易堆积,从而引发疼痛。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会压迫神经根,夜间睡觉时体位相对固定,容易加重神经传导障碍,导致肩部疼痛。
2. 代谢与循环障碍
钙磷代谢紊乱:中老年人骨密度下降,夜间钙离子流失加剧,容易导致肌肉痉挛,引起疼痛。
血流灌注不足:夜间血压降低,血管收缩,会导致肩关节缺血缺氧,引发疼痛。
3. 神经心理因素
痛觉敏感性增强:夜间环境安静,人的痛觉阈值下降,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
焦虑应激反应:慢性疼痛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焦虑的情绪会进一步激活疼痛传导通路,加重疼痛。
4.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睡眠姿势不当:侧卧时如果压迫到肩关节,会导致局部压力升高,引发疼痛。
夜间温度变化:低温会刺激肌肉收缩,加剧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紧张,从而导致疼痛。
中西医协同如何防治?
团队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局部与整体兼顾”的治疗模式,其核心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西医精准诊断与靶点干预
通过影像学检查(MRI/超声),可以明确肩袖撕裂、关节炎等结构性病变,为手术或物理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指导。
药物治疗方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神经阻滞的方法,能够快速缓解急性疼痛。
2. 中医整体调理与功能修复
针灸疏通经络:选取肩髃、肩贞等穴位进行针灸,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中药分期施治:在急性期使用活血化瘀方(如桃仁、红花),恢复期则使用补肾强筋药(如杜仲、续断),促进组织修复。
推拿松解粘连:运用“揉 – 拨 – 旋”手法,松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恢复关节的活动度。
3. 康复周期管理
动态训练:设计“钟摆运动-爬墙训练-等长收缩”阶梯式康复方案,避免过度负重,循序渐进地恢复肩部功能。
睡眠干预:推荐“U型枕支撑 + 肩部保暖”的方法,改善夜间的体位,降低疼痛触发的概率。
专家提醒
关节外科罗海恩主任提醒大家,对于肩关节夜间疼痛的有效管理,需要打破“单一治疗”的思维模式,构建“诊断-治疗-预防”的闭环体系。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解剖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双重路径,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如果出现夜间肩关节疼痛的情况,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李先生的治疗案例,展示了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夜间疼痛的显著效果。同时,分析了导致肩关节夜间疼痛的多种原因,并介绍了中西医协同防治的方法。专家提醒我们要构建全面的管理体系,面对疼痛及时就医。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