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佳:车站售票窗口的“别样风景”与文化使者

西安北站售票员陈佩佳的工作故事。她所在的售票窗口不仅是连接旅客与铁路的纽带,也是呈现中国铁路发展、展现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陈佩佳通过下“苦功夫”,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兼顾效率与公平,同时注重文化推广和对外交流,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西安北站,有这样一位售票员,她叫陈佩佳。

陈佩佳:车站售票窗口的“别样风景”与文化使者

在铁路售票这个岗位上,唯有下“苦功夫”,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上“出活”。陈佩佳始终心无旁骛,以“扎下根”的定力和“日日行”的韧性,不断精益求精,对自己永不满足。

原本平淡的日常工作,因为一段记录“中英文无缝切换、售票手速惊人”的视频,被网友关注。陈佩佳也因此成为了网友口中“西安北站的一道风景”。

她所服务的车站售票窗口,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连接旅客与铁路的桥梁,更是呈现中国铁路大发展的“一扇窗”。随着铁路网不断加密,需要熟悉的线路也越来越繁杂。陈佩佳的脑子里仿佛存着“一张图”,她能够根据旅客的不同需求给出“最优解”。就拿从西安到北京的行程来说,如果旅客追求方便快捷,她会首推从徐兰高速线转京广高速线,这样只需4个半小时就能抵达目的地;要是游客希望欣赏沿途风光,她则会推荐从大西高速线转石太高速线最后进入京广高速线,虽然用时会慢一些,但旅途中的层次更丰富、体验更多元。

在如今电子客票盛行的时代,有人会疑惑,还需要售票员吗?尽管窗口前的人流量不再像以往那样“湍急”,但对于一些老年人、不太熟悉互联网操作的旅客,以及需要复杂换乘方案的旅客来说,他们依然会向售票员求助。陈佩佳和同事们的存在,正是铁路发展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生动缩影。

而且,现在旅客出行,不再仅仅满足于“有票”还是“无票”的简单结果,而是追求从“有”到“优”的出行方案。面对旅客的这份期待,陈佩佳深知唯有下“苦功夫”,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上“出活”。如今,她日均能售千余张票,在高峰期平均每单业务十几秒就能完成。她始终心无旁骛,凭借“扎下根”的定力和“日日行”的韧性,不断精益求精,永不满足。而这,又何尝不是中国铁路能不断创造奇迹的密码呢?

车站售票窗口,不仅仅是一个售票的地方,它还是一个事无巨细的民生窗口。铁路拥有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更要有打动人心的中国温度。陈佩佳把旅客的高频问题整理出来,制作成提示卡贴在售票窗口。为了推进服务标准化,她们还总结了“三心”服务法:“耐心”倾听大家的诉求,不管问题多复杂,都认真倾听;“细心”核对每一张车票的信息,确保不出差错;“暖心”回应旅客的疑问,做好沟通服务。在今年春运期间,因为累计售出车票超过3万张,同事称呼她为“春运销冠”,网友们则夸她“指尖舞者”和“多语服务能手”。其实,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敢于拼搏,善于创新,都能发热发光、成就精彩。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车站售票窗口也是展现城市风采的文化窗口,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折射着文明古国的厚重底蕴。有游客说:“一朝入长安,一日阅千年。”为了更好地展现西安的魅力,陈佩佳开始琢磨怎么更好地推介城市、推广文化。她和同事们深入研究从大雁塔到大唐不夜城,从兵马俑到华清宫等每一个地标的古往今来,让游客可以通过这一扇窗口,看到更远更精彩的地方。

现在,中国高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后,西安北站的外籍旅客越来越多。迎接一波又一波“国际流量”,就需要有能接住的“服务增量”,而文化的精准转译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陈佩佳将“兵马俑”翻译为“Terracotta Warriors”,让外国人感受到陶俑的神韵;把“肉夹馍”转化为“Chinese hamburger”,赢得了更多友人的会心一笑。有位外籍教授在社交平台写道:“在这里买张车票,就像经历了一次微型文化外交。”

在点点滴滴的努力中倾注真情,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提升本领,陈佩佳和像她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都能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本文通过讲述西安北站售票员陈佩佳的工作经历,展现了她在售票窗口这一平凡岗位上,通过下“苦功夫”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兼顾铁路发展的效率与公平。她还注重服务的标准化和文化推广,包括总结“三心”服务法、推广西安文化、做好文化转译等。陈佩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发光发热,成为展示中国风采的“别样风景”。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712.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