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水管理”,助力春耕备耕与夏粮丰收

本文围绕春耕备耕的用水问题展开,阐述了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需从强化供给、精细管理和激活市场机制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各地在灌溉用水上的具体举措和成效,展现了保障春耕用水对农业丰收的重要意义。

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做好“水文章”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强化水资源的供给,还得进行精细管理,依靠科技的力量提升用水效率。

坚持量水而行是基本原则,要把水资源当作最大的刚性约束。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并借助科技手段为水资源管理赋能。

激活市场机制也不可或缺,让水资源转变为“水资产”,能够促进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实现水资源的“细水长流”。

“浇了这遍水,小麦苗和土贴得瓷实,苗才能壮。”春潮涌动之时,山西芮城县东垆村的村民常根成总会到自家地头转转,仔细查看苗情,关注灌溉情况。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春耕播种进入了旺季。在广袤的田畴之上,各地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开展春季水利设施的检修工作,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采取跨流域调水、蓄水增储等措施,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同时,还细化优化用水计划和分配方案,组织专业浇地队进行护渠、送水等工作,让春灌供水变得精细有序,为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春水滋润着良田,春灌就像是土地过冬后“喝”的第一口水。此时用水迎来高峰,人们不免担忧供水是否能够到位,春苗能否“喝好喝饱”,以及怎样促进节水增效等问题。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既要提前谋划,强化供给,也要精细管理,依靠科技的支撑。

完善主骨架、畅通微循环,以灌区建设托举农事。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超过90%的经济作物。高效产出的“灌区密码”在于持续补齐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灌区工程蓄水能力,优先把大中型灌区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要让一泓清水更顺畅地从源头抵达地头,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在一些老灌区,存在着用水难题。比如河南封丘县南部乡镇,过去守着黄河却用不上水。后来河南启动“沟渠连通整治工程”,封丘打通2800多个阻水点,使得60万亩农田能够“畅饮”黄河水。新灌区建设也在不断提速,四川宜宾的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主体工程不久前投入使用,村民告别了提灌机抽水、水车送水的日子,更充足的水利条件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在保障水资源供给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细管理。新时代以来,我国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从1.58公斤增加到1.8公斤以上,农业节水增效成果显著。坚持量水而行,就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通过优化配置、分类施策、科技赋能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内蒙古河套灌区去年试点以农作物种类为基准,核定灌溉用水量,为每个建制村设定用水量“上限”;通过建设数字孪生灌区,缩短供水周期,减少输水时渠道下渗和蒸发的损耗,实现智慧节水。当地一位乡镇干部算了一笔账:相比漫灌,引黄滴灌浇玉米地,生育期每亩至少节水100立方米。依据水源条件、渠网工程布局等,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面积,将更好地支撑农业增产。

以有效激励聚合力,才能共护灌溉生命线。在湖南长沙县,桐仁桥灌区推行“节约有奖,超用加价”机制,对农户节余灌溉用水权指标进行回购,转让用于城镇生活供水。这一举措实现了多赢,既调动了农户的节水积极性,盘活了水资源存量,又充实了灌区末级渠系维护资金。激活市场机制,让水资源真正成为“水资产”,能助力灌溉用水高效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润阳春望丰年。我们要不负春光,全力做好“水文章”,让农作物“喝水喝到恰好饱”。如此,我们有底气、有信心实现新一年的穰穰满家。

本文强调了春耕备耕中做好“水文章”的重要性,从强化供给、精细管理和激活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列举各地在灌溉用水上的有效举措和成果,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能够保障春耕用水,促进农业增产丰收。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776.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