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2025 成都研学研讨会,解锁武侯实践教育密码 2025 成都武侯研学研讨会:聚焦实践教育新路径

本文围绕 2025 年在成都武侯召开的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展开,介绍了武侯区在研学实践方面的模式与成果,还呈现了专家对于研学课程的建言以及分论坛上教师代表分享案例等内容。

人民网成都 4 月 2 日电(王凡)近期,一场聚焦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讨会——2025 年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成都武侯盛大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主办,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承办。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教育专家、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以及教师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在这场思想盛宴中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研学实践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在会议进程中,“研学实践助推‘五育融合’,武侯模式备受关注”成为一大亮点。武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伟详细介绍了武侯区在研学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果。近年来,武侯区通过“基地建设、协同育人、评价改革”这三维紧密联动,精心构建起全链条的研学实践生态体系。目前,全区已经成功建成了极具特色的“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在过去近 3 年的时间里,该基地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接待研学人数超过 18 万人次。不仅如此,武侯区还创新推出了涵盖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城市发展、健康安全这“五大领域”的研学课程。这些课程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形成了“校内 + 校外”的实践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实践学习空间。

武侯区教育局局长蒋晓梅进一步阐述了该区在优化研学生态方面的具体举措。她表示,武侯区通过“三层机制”,即顶层设计、平台资源、托底保障,对研学生态进行了全面优化。同时,建立了“行前设计—行中实践—行后评价”的闭环体系,充分依托数字化平台,能够精准追踪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成长轨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专家建言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田慧生提出,研学实践需要在“育人导向、学理研究、课程设计、校家社协同”这四个关键方面进行深化探索。深圳大学的李臣之教授指出,研学旅行不应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而应当回归教育的本质。首都师范大学的杨培禾教授则从课程设计的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跨学科整合、贴近真实生活”的实施策略,为研学课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分论坛环节,来自北京、深圳、成都等地的 51 位教师代表积极分享了他们的研学课程案例。其中,武侯区的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展示了校本化研学课程的设计经验,充分凸显了“实践育人”的武侯特色,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2025 年在成都武侯召开的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武侯区在研学实践方面构建了全链条生态,推出特色课程,优化研学生态并建立闭环体系。专家们对研学实践提出深化探索方向,分论坛上教师代表分享案例,凸显了武侯“实践育人”特色,此次研讨会为新时代研学实践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交流与探索的平台。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583.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