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平顶山市石龙区的返乡创业现象,通过介绍河南尧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平、袜子生产加工厂创办人赵艳姣等返乡创业者的故事,展现了石龙区返乡创业的火热景象。同时阐述了该区为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如强化联系对接、出台优惠政策、提供服务支持等,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4月1日上午,在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路街道关庄村的河南尧山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身着整齐工作服,头戴工作帽、口罩,手戴手套的员工们,正专注且熟练地进行着各类糕点的加工工作。从和面开始,经过压饼、烘烤等一道道精细工序,再到最后的包装、称重、入库,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刘亚平,是石龙区人民路街道夏庄村人。2003年,怀揣着梦想的刘亚平前往郑州打拼。经人介绍,他在一家蛋糕店当起了学徒,从此便与烘焙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一直深耕在这个领域。
时光流转到2018年3月,刘亚平毅然决定返乡创业。他在人民路街道成立了哆咪爱可食品有限公司。到了2020年,他又加大了创业的步伐,在该街道关庄村投资200余万元,成立了河南尧山食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经营面包、糕点等食品,年生产量大约能达到300吨,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谈及在家乡创业的感受,刘亚平感慨地说:“在家乡创业,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都比较低,而且还能享受到返乡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这种温暖是在外面感受不到的。”凭借着肯学习、肯钻研的精神,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目前已经拥有两家中央工厂、15家直营店、26家加盟店,带动了500余人就业。
像刘亚平这样返乡创业的例子并非个例。在该区高庄街道高庄村,从浙江返回老家创业的青年赵艳姣,于2024年8月创办了一家袜子生产加工厂。这家工厂主要生产男袜、女袜、童袜等十余种针织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一定份额,还远销欧美等国家。
在该加工厂务工的人员王新乐开心地说:“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孩子,还能有一笔经济收入,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目前,该企业已经为高庄村及周边村庄30多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赵艳姣表示,后续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多,公司还会继续扩大规模,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从当初大量人员外出务工的“北雁南飞”,到如今众多人才返乡创业的“群凤还巢”,石龙区积极作为。该区强化与在外优秀人才的联系对接,把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以服务为着力点,努力筑好“创业巢”,吸引“金凤凰”。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力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回乡创业,带动了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石龙区以服务、凝聚、培养“新农人”“乡土人才”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春节、国庆等节日节点,借助乡贤茶话会、工作座谈会等活动,邀请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在这些活动中,向他们详细介绍村庄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鼓励外出青年人才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传递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提出合理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支持返乡创业,该区成立了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实施方案。从市场准入、注册办证到信贷扶持等各个方面,都为返乡创业者畅通了“绿色通道”。对于落地的返乡创业企业,坚持“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出台优惠政策,在项目用地、厂房租赁、道路建设以及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按照“万人助万企”“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全面落实推动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硬核举措。发放小微企业创业贷,开设返乡创业培训班,向企业派驻首席服务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
截至目前,该区返乡创业人员达到1389人,累计创办经营主体1497个,带动就业4000余人。
本文通过介绍石龙区刘亚平、赵艳姣等返乡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展现了返乡创业给个人和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阐述了石龙区为推动返乡创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举措,包括强化人才联系、举办活动、出台优惠政策、提供服务支持等,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了众多人才回乡创业,带动了就业,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