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心手相连,共筑梦想”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情绪魔法盒”创意手工公益活动,为特殊儿童带来艺术疗愈体验的详细情况。
日前,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心手相连,共筑梦想”志愿者服务队怀着满满的爱心,走进了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精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绪魔法盒”创意手工公益活动。这场活动宛如一缕温暖的阳光,为特殊儿童们打造了一场充满欢笑与成就感的艺术疗愈之旅。
带队老师郑婉秋介绍说:“考虑到特殊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有限,我们在活动策划时可是煞费苦心,特别设计了分阶式课程。”别看整个课程仅仅只有40分钟,可它所蕴含的能量却是满满的。志愿者服务队提前精心设计了《情绪魔法盒执行手册》,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整个课程巧妙地划分为“破冰互动 – 分步教学 – 自由创作 – 成果展示”四个模块。
在活动现场,“红色代表开心,蓝色代表平静……”志愿者们耐心地一对一引导着特教孩子们。在他们的悉心帮助下,孩子们陆续为自己的情绪盒子贴上了色彩斑斓的情绪标签。而且呀,每个魔法盒都别具匠心地预留了扩展空间,里面有内嵌的可替换情绪卡片,还有能录音30秒的语音模块,甚至还有可以放置小物件的夹层。志愿者们细心地解释道,这些设计可是有着延续后续疗愈功能的重要作用呢。孩子们既可以把心中的烦恼写在纸条上,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进盒子里,也可以把那些能让自己开心的小物件存放在里面,这样一来,这个魔法盒就变成了一个持续的情绪管理工具啦。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参与活动,活动中还特意设计了手指操环节,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活特殊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同时,色彩认知环节也为孩子们带来了多感官刺激。在志愿者们的全力帮助下,每个孩子都顺利地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情绪魔法盒”。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悉,“心手相连,共筑梦想”志愿者服务队是由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陈月、教师郑婉秋指导,国际汉语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国际传媒学院等学院的30名学生共同组成的。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为特殊儿童送去了真挚的关怀与有力的支持,还培养了“重外院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特殊儿童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的潜能,赋予了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让社会温情在这个充满爱的活动中得以传递。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情绪魔法盒”创意手工公益活动,设计分阶式课程,让孩子们完成情绪魔法盒制作,活动还包括手指操和色彩认知环节。此次活动既关怀了特殊儿童,又培养了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传递了社会温情。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