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养老新职业”暗藏陷阱,求职者需擦亮双眼

本文聚焦春招旺季出现的“养老顾问”“养老规划师”等新岗位招聘信息,深入调查这些标榜“体面高薪”岗位背后的真实情况,揭示了虚假招聘的套路,并为求职者提供防范建议。

在当下春招的黄金时期,众多就业平台上涌现出诸如“养老顾问”“养老规划师”“养老事业合伙人”等新颖的招聘信息。其中,部分岗位更是宣称“工作内容简单,轻松月入十万”,这一诱人说辞成功吸引了大量求职者的目光。

然而,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那些打着“体面高薪”旗号的岗位,实际上大多是保险、地产行业变相的销售渠道,部分企业还涉嫌虚假招聘等违规操作。

“体面高薪”新职业?

当我们打开一些招聘软件,输入“养老规划师”进行搜索时,会看到“养老顾问”“健康财富规划师”“养老社区接待员”“养老事业合伙人”等各种各样的岗位名称。

这些岗位所给出的薪资待遇十分诱人。在岗位详情页面中,像“工作内容简单,无需坐班,轻松月入十万”“年薪百万专业讲师培训,无需担心相关知识储备问题”等宣传内容随处可见。

那么,这些所谓的“养老规划师”究竟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记者投递简历后,多家公司的人事专员回复称,“养老顾问”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销售高端养老社区的入住权。

一家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关女士表示,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向客户介绍养老社区,吸引他们购买入住权。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她还提及“两万提成外加一万六奖励”“四万提成外加四万奖励”等优厚的待遇,并表示具体情况可以到公司面谈。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这家公司,关女士介绍说,公司会提供客户资源,前期通过电话联络,邀请客户参加线下活动。“比如,每周一、三、五到公司可以免费领取洗发水、砂锅等礼品,在活动中先介绍公司产品,争取现场促成订单。”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从获取客户到进行推销,这类工作都有特定的“技巧”和“话术”。

“一些线上推广会有优惠折扣,客户留下手机号后,客服会将信息转给我们。”在一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面试中,团队总监朱先生介绍了“获客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大额保单客户的二次转化,以及和老年旅游团合作,进行‘客户流通’。”

关女士还提到,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达不到购买社区入住权的客户,可以让他们交3万至5万元购买普通养老保险。

“有些老人不愿意买保险,就带他们出去吃喝玩乐一趟,再说名额有限,很快他们就会买了。”在暗访中,一些销售人员如此介绍“经验”。

揭秘虚假招聘套路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招聘企业采用“先伪装,后摊牌,再吸引”的方式,“增员”套路不断升级。

——“马甲”招聘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中小微招聘公司以“养老顾问”“养老规划师”的名义,代为招聘保险业务员。很多招聘页面不标注具体职责,“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养老项目咨询、生活规划”等笼统的介绍屡见不鲜。

在应聘过程中,记者多次遇到招聘公司“货不对板”的情况,而人事专员对此的解释往往各不相同,例如“招聘网站不允许出现原公司名字,所以用另外的公司注册招聘”。

一些招聘网站官方回复称,岗位只能由已认证营业执照的公司进行招聘,如果存在招聘岗位信息与实际招聘公司不一致的情况,则属于虚假招聘。

——高额“薪资”虚假宣传。“月薪数万”成为多家企业吸引求职者的“幌子”。

“入司当月370万转正新人王,连续7年百万经理人”“夫妻两人去年收入4200万”……在一场“事业说明会”上,“金牌主讲人”王伟(化名)介绍了许多转型成功的“高薪优秀案例”,声称“养老规划是一个全新赛道,不是打工,也不承担财务风险,在靠谱的平台去创业”。

关女士告诉记者,所说的底薪是“有责底薪”,如果一单都没有促成,就没有收入;新人需要完成固定单量,佣金提成拿到3000元,才可以获得底薪4000元和5000元的定级薪资。而对于此前提及的“四万提成外加四万奖励”,则是满足特定要求的求职者在完成相应提成任务后的“福利”。

北京市金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钟新良表示:“用人单位有义务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薪资构成、职业风险等核心信息。”

——以测试为名套取个人隐私信息。在多家公司的面试中,记者被强制要求进行心理测试。

“内含60道选择题,用于判断性格、核心竞争力和思维能力。”记者发现,小程序内除了个人学历等信息外,还要求填写微信好友数量、家庭年收入、身份证号、人脉资源情况等隐私信息。一些求职者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显示,此类公司获取个人信息是为了直接发展客户。

钟新良认为,以心理测试为名套取用户家庭年收入等敏感无关信息,超出了合理范围。这种行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被用于诈骗、骚扰等违法活动。

不要轻信“无门槛”“高收益”诱导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养老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行业内企业良莠不齐,新职业的业务范畴定义存在模糊空间,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表示,养老行业新职业的业务范围要明确划定并设立门槛,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法规和行业规范,谨防以养老规划师为名侵害老龄群体的利益。

“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毕业生不要轻信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新职业诱导。要增强风险防范、信息安全和依法维权等意识,可以留存招聘广告、面试录音等证据,以备发生纠纷时维权。”钟新良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何晓波建议:“求职者要识别招聘信息的‘危险信号’,警惕过度包装的岗位,使用‘天眼查’‘企查查’等工具核实企业资质与行业背景;也可以在平台搜索公司名称加‘离职评价’,关注员工的吐槽点;还可以咨询从业者,询问实际工作内容是否与招聘描述一致。”

本文通过对春招中“养老规划师”等岗位的调查,揭示了虚假招聘的现象,包括“马甲”招聘、高额薪资虚假宣传、套取个人隐私信息等套路。专家提醒求职者要警惕“无门槛”“高收益”的诱惑,相关部门也需完善行业标准和加强监管。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021.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