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鸟创新AWE 2025展会大放异彩,AR领域技术与市场并进

雷鸟创新在AWE 2025展会上的表现展开,详细介绍了雷鸟在AR领域的技术进展、产品策略,以及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产品成本、量产之间的关系,还探讨了未来AR眼镜的市场格局演变。

雷鸟创新AWE 2025展会大放异彩,AR领域技术与市场并进

图源:受访企业提供

在AWE 2025展会上,雷鸟创新(以下简称“雷鸟”)带着最新一代AR眼镜X3 Pro以及AI AR生态成果惊艳亮相,这一举措瞬间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展会期间,雷鸟创始人兼CEO李宏伟在接受相关专访时,全面且系统地阐述了雷鸟在AR领域的技术进展以及产品策略。据了解,雷鸟已经成功实现了全彩Micro LED光波导AR眼镜的量产。其中,光刻刻蚀光波导技术表现卓越,能够将彩虹纹抑制率控制在95%以上。同时,空间计算核心算法(SLAM)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可在4nm芯片上完成本地化部署。

在AI与AR融合方面,雷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通过与阿里云展开合作,雷鸟致力于开发眼镜专属的多模态大模型,旨在解决翻译等场景中AR显示与AI识别的协同问题。而对于行业普遍关注的量产与成本平衡问题,李宏伟提出了“攀登珠峰”与“沿途下蛋”并行的独特策略。也就是说,雷鸟在大力研发前沿技术的同时,会利用像Air系列这样的成熟产品来扩大市场份额。

谈到未来的竞争格局,李宏伟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AR眼镜作为一种既具备计算平台功能又带有时尚属性的产品品类,其市场规模有望超越手机。不过,能够在这个市场中取得成功的企业,需要具备硬件、算法、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目前,雷鸟Air系列已经通过了PMF(产品市场匹配度)验证,接下来,优化供应链成本将成为雷鸟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以下是李宏伟与相关媒体的对话实录,内容在保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

媒体提问:雷鸟在光学显示、空间计算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进展如何?

李宏伟回答:在光学显示方面,雷鸟堪称全球唯一实现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量产的公司。雷鸟自主研发的全彩MicroLED光引擎,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将体积成功压缩至0.36cc,与上一代产品相比缩小了40%。其光波导采用了行业领先的光刻刻蚀工艺,不仅能够抑制95%以上的彩虹纹,而且亮度高,完全可以满足户外强光环境下的使用需求。MicroLED光波导作为AR眼镜光学显示技术的理想路线,关键指标包括全彩显示、无感显示以及良好的性能,雷鸟在这些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在空间计算方面,空间计算核心算法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雷鸟能够在4nm芯片上实现本地完整运行。其精准度与苹果接近,初始化效率极高,仅需几毫秒,功耗更是达到了行业优秀水平的一半,处于成熟且领先的状态。

在人机交互方面,雷鸟眼镜拥有触控、语音、眼动、手势、肌电手环等多种交互方式,能够实现类似于Vision Pro的交互效果,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媒体提问:雷鸟是如何平衡技术创新和产品成本、量产之间的关系的?

李宏伟回答:雷鸟秉持“攀登珠峰”与“沿途下蛋”并行的理念。一方面,雷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研发面向未来的前沿技术,同时将相对成熟的技术应用到产品量产中,雷鸟X3 Pro就是这一理念的成功成果之一。实际上,雷鸟内部研究的技术比已上市的产品更为先进,公司会提前对未来几年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全面布局。

另一方面,雷鸟利用成熟技术打造出了符合用户需求的Air系列(BirdBath眼镜)和V系列(AI拍摄眼镜)等产品,这些产品就像是“沿途下蛋”。此外,雷鸟凭借自身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优势,获得了众多供应链的支持,从而促使产品成本快速下降。同时,雷鸟也在积极推动产品进入大众市场,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Air 3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媒体提问:与Meta Orion等产品“对标”时,雷鸟如何在保证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量产?

李宏伟回答:如果把Orion比作AR眼镜领域的Vision Pro,那么雷鸟X3 Pro更像是“Vision”。X3 Pro是一款很好地平衡了现阶段技术与市场需求的产品。虽然它没有像Orion那样在所有技术指标上都采用当下最前沿的技术,但在技术和体验方面同样处于业内第一梯队。比如在光波导的选择上,雷鸟内部虽然有碳化硅版本,但上市产品并没有使用该材料,而是选用了同样领先且比碳化硅更务实的刻蚀波导技术。这种技术利用光刻机与芯片刻蚀工艺,在玻璃上制作波导,从而较好地平衡了成本与产品体验。正如公司的策略,雷鸟不会为了炫耀技术而将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全部堆砌在上市产品中,而是会在内部研发前沿技术和产品,最终推出既领先又务实、可量产的产品面向市场。

媒体提问:您多次提到AI AR将成为下一代的通用技术平台,现在很多AR眼镜厂商也在说AI AR。在技术层面,雷鸟如何实现AI与AR的深度融合?

李宏伟回答:首先,雷鸟非常重视AI技术的基础建设,部分工作自主开展,部分通过合作推进,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雷鸟搭建了AI与AR的融合架构,为开发者打造了一个易用、好用的开发环境。再者,雷鸟从应用场景和需求出发构建技术体系。当前,在技术架构上,AR技术聚焦于SLAM空间定位系统,致力于在眼镜上实现高效低功耗的SLAM框架,方便各类虚实融合应用的调用与开发。在AI方面,雷鸟开发了AI中台以及AI开发平台,将相关能力开放给开发者和用户使用。同时,雷鸟还与阿里云通义大模型进行了深度合作,双方投入上百人团队研发眼镜专属的多模态大模型。比如在翻译场景中,不局限于对话翻译,利用眼镜摄像头拍摄英文菜单后,通过AI实现翻译,再借助AR将翻译结果精准地贴在菜单对应位置,解决了传统翻译结果显示难以对应实际所指的问题,充分展现了AI与AR结合的必要性。最后,雷鸟将上述能力整合为一个完善的开发平台,涵盖AI、AR及AI AR开发平台,本质上是一个AI与AR深度融合的平台,以此促进用户和开发者更好地利用开发生态,推动应用开发。

媒体提问:您认为未来AR眼镜的市场格局将如何演变?

李宏伟回答:从长远来看,AI和AR眼镜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既具有平台型产品的特点,又带有时尚属性。虽然最终能够成功的企业数量有限,但由于其佩戴在脸上面向大众,预计市场规模会超越手机,大概会有七八家企业脱颖而出。

另外,这个赛道蕴含着颠覆式创新的机遇。其空间显示技术、空间感知交互等都是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能力。而且AI AR眼镜涵盖了手机场景、AI智能助手与虚拟现实融合三大类,后两者具有颠覆意义,是一个颠覆式创新的机会。因此,未来市场可能会有超过一半的成功企业并非传统巨头,而是新兴企业。但另一方面,这些新兴企业也并非完全从零起步,毕竟AI AR的整机与生态建设,考验的是供应链、硬件、软件、应用生态、销售渠道以及品牌营销等综合实力。

在发展进程中,随着行业前期的产品市场契合度(PMF)验证,不带显示的AI眼镜以及雷鸟Air系列均已进入PMF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受行业向好趋势的吸引加入这个赛道,正如埃隆・马斯克所说,当一个被广泛看好的方向实现突破后,众人踊跃参与,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围绕雷鸟创新在AWE 2025展会上的表现,详细介绍了其在AR领域的技术成果、产品策略,以及对未来市场格局的看法。雷鸟在光学显示、空间计算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领先,通过独特的策略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量产关系,积极推动AI与AR融合。未来AR眼镜市场规模有望超越手机,且存在颠覆式创新机会,新兴企业也有机会崭露头角。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187.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