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圆桌派”:作家、平台共商网文发展大计

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网络文学圆桌派”活动,众多网络文学作者、网络视听平台及影视行业代表齐聚,围绕IP改编、海外传播和生态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创新实践与思考,共同为网络文学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发展出谋划策。

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网络文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蓬勃发展。日前,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网络文学圆桌派”盛大举行。活动现场汇聚了众多网络文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包括知名网络文学作者、各大网络视听平台的代表以及影视行业的精英。他们济济一堂,就网络文学的IP改编、海外传播以及行业生态发展等关键话题,展开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成效的对话。

活动伊始,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什么样的网络文学更具有转化价值?”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探讨。在当下短剧、动漫、影视剧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IP改编已然成为各大网络视听平台激烈竞逐的关键赛道。爱奇艺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晓媚在发言中表示,影视改编对于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能够引发广大观众情感共鸣的内容,还应兼顾头部与中部作家的作品。因为头部作家的作品往往自带流量和粉丝基础,而中部作家的作品也有着独特的创意和潜力。优酷视频IP合作内容研发中心负责人钟仙芳则指出,短剧集在内容选择上更青睐情节性强的作品,这样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腾讯视频分账剧中心IP负责人张骁强调,平台在挑选IP时,目光并不局限于作品的流量和市场反馈,内容的深度和多元化同样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此外,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影视剧的成功也会反哺网络文学,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在红果平台上,短剧与网文之间的“双向引流”效果十分显著,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

谈及网文出海,钟仙芳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并不是越大的IP表现就越好”,中小IP在经过漫画传播后,有很大的机会转化为影视剧和动画。漫画可以为中小IP提供一条轻量化的出海路径,并借助“文化符号”实现破局。目前,融合了东方元素的国风作品在日韩市场广受欢迎。针对海外市场的特点,她建议优先选择“仙侠”“武侠”等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题材,同时配合“都市”等类型的故事结构,形成差异化传播,从而更好地吸引海外读者。

对于行业的生态发展,与会的影视公司代表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未来将更加注重现实题材的开发,尤其是在人物塑造和价值观的体现上。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影视剧将社会变革、时代精神与人物命运紧密结合,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作品。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副总裁、企划中心总监陆维以《小巷人家》为例,深刻指出“人物真实感与时代共振”是现实题材成功的关键。红果平台的乐力也分享了平台的经验,他提到平台上爆火的《家里家外》为现实题材短剧的创作带来了启发。红果平台新推出的“果然计划”鼓励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致力于推动“精品剧”的打造。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赵萍呼吁网络文学要重视文学本质,通过提升思想深度和进行叙事创新,走向精品化、主流化乃至经典化。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创作压力,网络文学作家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天下归元等作家建议平台在创作初期就介入合作,这样可以提高作品的市场适配性,同时他们还探讨了AI辅助创作的可能性。作家意千重以《国色芳华》为例,呼吁建立更精准的市场导向机制和长效IP开发模式。水千丞等作家则将关注点放在了网文出海问题上,希望能够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此外,多位作家还共同呼吁加强版权保护,维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此次“网络文学圆桌派”是“e路同行——欢迎网络作家回家”作家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周期间,中国作协还同步开展了“网络作家进校园”“文学馆畅谈”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网络文学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本文围绕“网络文学圆桌派”活动,详细阐述了与会者在IP改编、海外传播、行业生态发展等方面的观点和建议。大家共同探讨了网络文学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诸多促进网络文学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同时,作家们也表达了对版权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希望推动网络文学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051.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