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315期间电商领域存在的诸多假冒伪劣现象,包括羊绒衫无羊绒、羽绒服无羽绒、假黄金售卖等,还提及中消协提示及直播带货违规数据。接着阐述了对失信商家曝光的必要性,并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提升技术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电商诚信问题的措施,最后强调诚信对电商发展及消费市场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常常遭遇各种糟心事儿。花大几千在直播间购买的名牌羊绒衫,到手后却发现里面根本没有羊绒;满心欢喜买下的羽绒服,竟然没有一丝羽绒的影子;还有那打着“专业鉴定证书”旗号售卖的黄金,没过多久就变了颜色。更有甚者,有的网店公然售卖“雪花牛肉注脂机”,宣称能把普通牛肉摇身一变加工成“雪花牛肉”。央视315晚会更是揭露了黑心卫生巾、一次性内裤、泡水虾仁等产品,这些假冒伪劣商品在电商平台或直播间大肆销售,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315期间,电商领域种种假冒伪劣行为再度被集中曝光,让消费者们愤怒又无奈。
中消协结合近期投诉热点发布了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远离网购陷阱,尤其要警惕虚构原价等价格欺诈手段。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监测的146场直播中,有25场存在违规行为,涉及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美容仪等高消费频率品类。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直播带货领域的乱象丛生,也反映出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注水、掺假,甚至给造假者提供场地,本应销售方式更加透明的电商平台,尤其是直播平台,如今却几乎成了诚信经营的洼地。消费者只是想在网上买个靠谱的商品,怎么就如此艰难呢?
三
在315晚会上,一家给手机抽奖设置套路的公司负责人称,“315晚会一曝光,那不就完了?”由此可见,那些耍套路的商家,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做的勾当见不得人,也明白事情一旦败露就会“见光死”。这充分说明,对于失信商家,毫不留情地曝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惩罚手段。
完善制度,让光透进来。要让电商平台建设成为诚信高地,制度健全始终是首要前提。只有制度足够严格,商家才会有所畏惧,才有可能倒逼商家回归诚信经营的正轨。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是最坚固的诚信基石,是电商经营不可逾越的底线。相关部门和平台首先要把这些法律法规落实到位,让法律真正发挥作用,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表示,今年将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规范直播交易行为。有针对性地立规矩,就是给直播电商失信行为念紧箍咒。
加强监督,让光洒出去。清扫失信电商不能只靠315这一天,而应该贯穿全年的365天。即便在315这一天,商家再诚恳地道歉,惩处再及时,也无法缓解消费者在其余364天里的担惊受怕。《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明确指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燃气用具、电动自行车等重点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将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开发了“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将畅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集中用餐单位内部举报渠道等。只有监管有力,实现共治有效,失信商家才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提升技术,让光更耀眼。随着新技术层出不穷,造假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尤其在AI技术的加持下,电商造假更容易掩人耳目,被发现后也更容易金蝉脱壳。对此,电商平台有必要、也有责任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用技术破解技术难题,提升防范和监测能力,加强对商家行为的检测,及时让失信行为现出原形。
四
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诚信已经连续三年成为315晚会的关键词。之所以如此重视诚信,是因为消费领域的失信行为愈加泛滥,同时,要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诚信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商品交易,本质上是建立在买卖双方的互相信任之上。无论是普通的商品购买,还是商业投资,只有建立起诚信经营的环境,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电商来说,虚拟平台上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更决定了信用是其长远发展的根基。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816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8%。电子商务依然是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一领域的诚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也影响着促消费的效果。
一年一度的315再次敲响了打击假冒伪劣的警钟,这一节点应成为整治电商失信问题的新起点。只有不断擦掉平台上的失信污渍,电商平台才可能成为消费者真正放心的购物天堂,消费市场才能更加生机勃勃。
本文围绕315期间电商领域的假冒伪劣现象展开,先列举了各类失信行为,接着指出曝光失信商家的作用,然后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提升技术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电商诚信问题的途径,最后强调诚信对电商和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呼吁以315为新起点整治电商失信问题,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