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祥:以苇编技艺践行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从苇编工匠到公益使者,李光祥的温暖之路

苇编技艺传承人李光祥的故事。他自幼学习苇编技艺,后不断提升技艺水平,将普通芦苇秆变成精美工艺品。同时,他依托非遗技艺开展公益活动,免费教授残疾人苇编工艺,搭建就业平台,还开设多种课程助力残障学员发展。此外,他还进行慈善捐赠,推动社区慈善事业发展。

李光祥:以苇编技艺践行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从苇编工匠到公益使者,李光祥的温暖之路

自小,李光祥就跟随着母亲学习黄河口传统苇草编技艺。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芦苇秆在母亲的手中上下翻飞,编织出各种精美的物件,这一切在年幼的李光祥心中种下了对苇编技艺热爱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热爱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愈发浓烈,让他对苇编技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热忱。

2009年,曾经有过厨师经历的李光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毅然踏上了走访老手工艺人的征程,脚步遍布全国各地。他虚心地向各地的手艺人请教,认真学习现代苇草编织品及苇编画的制作技艺。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他的技艺日益精湛。原本生长在黄河口湿地里普普通通的芦苇秆,到了他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摇身一变,成了一幅幅风格各异的装饰画。有的画作风格朴拙,充满了原始的韵味;有的则灵动活泼,仿佛有生命一般。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件精美绝伦且古风古韵十足的工艺品,每一件都让人惊叹不已。

李光祥:以苇编技艺践行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从苇编工匠到公益使者,李光祥的温暖之路

在成立公司的初期,一件事情改变了李光祥的想法。有一位听障人士来到公司应聘,看着这位渴望工作的特殊人士,李光祥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觉得苇编这种手艺完全可以教给特殊人群,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于是,他试着联系了东营特殊教育学校。令他惊喜的是,学校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不仅对他的计划表示认可,还为他们提供了制作的场所。

作为乐安苇编技艺的传承人,李光祥依托这一珍贵的非遗技艺,创办了培训项目。他怀着一颗无私的心,免费教授残疾人苇编工艺。为了让这些特殊学员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经济独立,他还搭建了就业平台,让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获得稳定的收入。不仅如此,李光祥还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除了芦苇画制作,还有黄河口泥塑制作、面点制作及简单食品加工课程。每年,他都会为残障学员提供免费教学1500余课时,培养残障学员100余位。他的这些行动,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特殊人群前行的道路。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更赋予了他们尊严与自信,同时也推动了传统苇编技艺的活态传承。

李光祥:以苇编技艺践行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从苇编工匠到公益使者,李光祥的温暖之路

李光祥以技艺为纽带,巧妙地将非遗传承与公益创新结合在一起。他践行着“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公益理念,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他的善行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证明了传统手工艺可以成为弱势群体脱贫致富的桥梁。他的做法也为乡村振兴与公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传统技艺和公益事业结合的无限可能。

此外,在2023年初,李光祥还以个人名义向社区慈善基金捐赠了5000元。他的这一善举让他荣登2023年度“东营慈善榜”个人捐赠榜单。这笔捐赠激发了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所捐款项直接用于社区内老弱病残幼等特殊群体的帮扶,有力地促进了胜利街道胜宏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苇编技艺传承人李光祥的故事,他不仅在苇编技艺上不断钻研,将普通芦苇秆变成精美工艺品,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依托非遗技艺开展培训项目,免费教授残疾人苇编工艺,搭建就业平台,开设多种课程助力残障学员。同时,他进行慈善捐赠推动社区慈善事业发展。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为非遗传承、弱势群体帮扶和公益事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114.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