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展开,该活动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以“喜迎全运会 共筑清水梦”为主题,启动了广州市全民治水志愿巡河行动,介绍了志愿巡河队伍情况、科技助力治水手段以及全民参与活动的情况,展现了广州为全运会提供高质量水环境保障的决心和举措。
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在3月28日下午,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盛大举行。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广州举办。为了迎接这一体育盛会,本次活动特别选定了“喜迎全运会 共筑清水梦”作为主题,并且正式启动了2025年度广州市全民治水志愿巡河行动,旨在为全运会的举办提供高质量的水环境保障。
志愿先锋保障十五运水环境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来自社会各界的7支志愿巡河队伍,包括银发河长、巾帼河长、小河长等,接受了授旗。其中,由广州市退伍军人组成的红棉老兵代表的志愿者团队,更是获颁了“河长聘书”。这些退伍军人退役不褪色,在护水行动中展现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自2024年11月起,由中英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组成的“老兵河长”志愿者团队就积极投身护水工作。他们已出动志愿者100余人次,对河涌开展制度化、常态化巡查,充分发挥了退役军人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科技在治水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专家舒思京博士介绍,广州市正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感知网络。通过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和卫星遥感技术,结合覆盖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固定基站以及灵活机动的无人机飞手,河长办能够实现全天候对重点河段的针对性巡查。这个系统不仅能够智能识别水面异常和沿岸环境异常,还能通过光谱设备远距离测量水体中氮、磷等污染元素的含量。以往,这些工作需要人工巡查取样后再交由实验室检测,如今科技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广州的无人机智慧巡检水平在全省处于先行地位。未来,广州还将继续深度融合现有的信息化平台,构建一个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的数字化智能河道监测感知网络,为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全民参与凝聚全运力量
在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主会场外,热闹非凡。多达20个主题展位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参与活动。市民们可以通过“共筑清水梦”小程序参与河湖点亮打卡活动,集章兑换礼品。现场还设置了治水成果展、趣味问答、科技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河长制工作的成果和意义。
活动中的文艺表演也别具一格。广州协和学校学生表演的舞台剧《我是民间小河长》、银发河长与青年歌手联唱的《清水如许》等节目,以艺术的形式将护水理念传递到了每一位市民的心中。
广州市天河区外国语学校师生也从校园实践的角度出发,展示了青年人在治水方面的成果。该校学生杨思远完成的《广东省主要城市2008 – 2017年水资源利用分析》一文,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展现了青年一代对水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025年是全运年,广州赛区将承办两场开幕式以及近40%的十五运会竞体项目。广州将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尤其将“绿色”放在首位。以水为墨,以碧道碧带为笔,广州将在云山珠水间绘就美丽中国的广州答卷,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岭南锦图。
本文介绍了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以“喜迎全运会 共筑清水梦”为主题启动了全民治水志愿巡河行动。志愿队伍积极参与,科技助力治水,全民踊跃互动,体现了广州为全运会提供优质水环境保障、践行绿色办赛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和行动。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