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复旦大学降低文科招生比例这一事件展开,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探讨了文科收缩的全球趋势,反驳了“文科无用论”,指出文科将迎来革新,同时为文科生指明了发展出路。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科倒闭潮”似乎又有了新的例证——复旦大学即将进行一场“大手术”,打算把文科招生比例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大幅降低至百分之二十。初看之下,这样的变化着实令人感到刺眼。然而,深入探究后就会发现,这并非个例,而且这绝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弃文从理(工)”。
日前,复旦大学的校长金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一举措是复旦“教育教学3.0版”改革的重要一环。回顾复旦大学的发展历程,自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复旦大学成为了一所文理综合高校;到了2000年,学校合并了医科,形成了文理医三足鼎立的局面;直至如今,学校再推出“四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实现文理医工并进。可以说,复旦大学的学科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并且始终与国家整体教育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此次所谓的“削文”,实际上是对学科结构的优化升级,完全符合教育改革的逻辑。目前,该校文科教师占比接近四成,正如金力校长所说:“一个大学不能为了满足老师的工作量,就决定它的办学方向,这个是错的。”
复旦大学的这一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不过,如果把视野放宽到全球范围,就会发现文科收缩并非是“中国特色”。
在2024年,美国哈佛大学本科生学院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其中大多是文科专业;同年,英国肯特大学宣布逐步淘汰6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包括艺术史、人类学、健康与社会关怀、新闻学、音乐与音频技术、哲学和宗教研究等;甚至早在10年前,日本国立大学就已经开始了“去文科化”的进程。在国内,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相关新闻报道众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人工智能革命正在深刻地重塑就业市场。像ChatGPT可以撰写文案,DeepL能充当翻译,DeepSeek还能辅助创作论文,这使得很多文科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甚至面临被替代的风险。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5年春招市场行业周报(第一期)》显示,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高达33.4%,位居各行业之首;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求职增速更是达到了69.6%,位居职业榜首,而且平均招聘月薪超过2万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文科生面临着严峻的求职困境。高校就如同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只,必须根据风向及时调整船帆,调整专业设置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那么,这是否就坐实了“文科无用论”呢?换个角度来看,文科招生比例下降未必就是一场悲歌,或者说,在经历一番阵痛之后,我们或许会迎来文科发展的新机遇。
一些消极的人担忧,文科招生比例下降会导致人文精神的凋零。但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而且,文科的兴衰与人文精神的兴退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君子需要学习六门学科——礼、乐、射、御、书、数。如果按照现代学科分类来简单套用,礼乐和书法可以归为文科;射箭和驾车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工艺,勉强可以称得上是工科;数术则类似于现在的理科。由此可见,我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已经是综合了文理工多个学科。而人文精神恰恰在这一时期,也就是先秦时期迎来了大爆发,成就了轴心时代的辉煌。后来,读书人一味地钻研四书五经,几乎完全局限于纯文科领域,社会思潮却长期停滞不前,人文精神受到了极大的禁锢。再后来,“德先生”和“赛先生”传入中国,文科比重再次下降,中国社会反而迎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回到当下,深入剖析复旦大学这只“麻雀”就会发现,此次“削量”的背后实际上是“提质”的考量。该校党委书记裘新表示,文科仍然是复旦大学的旗帜和优势所在,只不过学校将加快新文科建设的步伐,强化文科提炼理论的能力,基于实证研究作出更加精深管用的阐释。也就是说,这次改革将倒逼文科进行革新。未来,或许历史学会引入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法学会积极拥抱AI判例分析,哲学则会探索认知科学的新领域——这就是所谓的“新文科”。目前,复旦大学开设的116门AI课程,都与专业紧密结合,并非单纯的技术课程。由此可见,文科并不会消亡,而是在不断地涅槃重生。
学科调整,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那些焦虑的文科生。而他们的出路唯有“破界”。其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借助新工具实现突围。例如,新闻系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算法写稿,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其二,进行交叉赋能,培养“数智 + 法律”“AI + 艺术”等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在市场上最为抢手。其三,深耕精品领域。如果在哲学、历史等文科领域能够做到顶尖水准,依然可以成为行业内的大家,文科的根基不仅不会动摇,还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正如复旦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所说,“无用”恰恰蕴含着“大用”。但“无用”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文科生要想成就“大用”,就必须练就批判思维,提升文化洞察力。所以,今后上大学选择文科,实际上选择的是一种“元能力”。
变是永恒的主题,而文脉则永远不会断绝。改革就如同园林修剪,去除多余的枝丫,才能催生出新的嫩芽。复旦大学此次文科改革仅仅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本文通过分析复旦大学降低文科招生比例这一事件,揭示了文科收缩的全球趋势及其背后的时代原因。同时,反驳了“文科无用论”,指出文科将通过革新实现涅槃重生。最后,为文科生指明了“破界”的发展出路,强调了文科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且将为文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