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95后”助理教授叶紫薇通过超常规方式破格晋升为教授的事迹,介绍了她从美国学成归国投身“三农”研究,在学术和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4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博士毕业入职还不到3年的“95后”叶紫薇,凭借自身卓越的能力和突出的表现,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途径,从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校园内外激起层层涟漪。
今年29岁的叶紫薇,于2022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远在大洋彼岸的她,心中始终牵挂着中国的“三农”问题。她怀揣着学以致用的崇高理想,拒绝了留在美国工作的诸多诱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国之路。她的目标无比明确,就是要把自己的研究深深扎根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立足于中国大地去看世界”,这是叶紫薇心中坚定的信念。2022年初春,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她,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留美工作还是回国发展的重要抉择。然而,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如同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她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她要继续以学术为志业,将自己的所学、所研都奉献给祖国的“三农”事业。
叶紫薇对自己的研究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她认为,“中国,意味着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大地,意味着立足实践解决真问题;把中国和大地结合起来,则意味着要立足于中国大地去看世界,从全球化视角回应中国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她的研究不仅紧密扎根中国现实,更着眼于中国的战略需求,积极探索世界前沿问题。在学术研究领域,她聚焦农业生物经济方向,尤其关注生物育种技术所涉及的经济、环境问题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她常常深入玉米田,在那一片金黄的世界里寻找经济学的密码。她的努力和钻研得到了国际认可,她将关于生物育种抗虫玉米的研究成果成功发表在了Science杂志上。
“教学相长是我努力的方向”,这是叶紫薇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深刻认知。在学生们的心中,年轻的叶紫薇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树。她既是能为学生投下荫凉、给予庇护的木叶,也是可以托举学生理想、助力他们展翅高飞的枝桠。
作为任课老师,叶紫薇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她为本科生精心开设了《计量经济学B》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环境价值评估》等课程,授课规模覆盖本硕博近200名学生。她的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授课风格独特、富有感染力,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画面中,叶紫薇与学生们亲密地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作为2023级本科新生智农班的班主任,叶紫薇对班里十多名初入大学的学生关怀备至,给予了他们从学业到生活的全方位关怀。学期初,她细心谋划与学生的“破冰”茶话会,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迅速融入集体;合唱节时,她与学生们一起沉浸在跃动的音符中,和声共鸣,共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一场场促膝长谈,将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铭刻成了难忘的回忆。最终,这些努力和付出浓缩在了一张“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示范班集体’(先锋团支部)”的证书上。
早在本科期间,叶紫薇就立下了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志向。如今,当她实现这个愿望后,她将“教学相长”作为自己不断努力的方向。她表示:“根据学生的特点、才能和愿望去相应地培养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这也是我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集教师、科研人员、班主任等多角色于一身的叶紫薇,需要兼顾教学、科研、学生指导、调研实践等各项工作。但她从不吝啬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经验。她常常鼓励学生:“在大学这个非常多元的环境,应该去认识自己、去探索自己的内在热情所在、价值和意义所在。”
“95后”叶紫薇博士毕业入职不到3年便破格晋升为教授的事迹。她从美国学成归国,投身“三农”研究,在学术上聚焦农业生物经济方向并取得国际认可成果。在教学中,她关心学生,注重教学相长。叶紫薇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年轻一代学者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