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青岛三十九中,详细介绍了该校于2024年8月与崂山区教体局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构建“三地四校”集团化发展格局的情况。并从雄厚师资、初高融通、深度学习机制、科学教育与项目式教学、教科研引领等方面,阐述了学校的教育优势和特色。
在2024年8月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青岛三十九中与崂山区教体局正式签订了初中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在此之前,青岛三十九中已经拥有市南初中校区、城阳高中校区以及高新区的两所初中分校。此次合作,无疑是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又一次“开疆拓土”,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了更多岛城市民和学子的身边,成功搭建起了“三地四校”集团化高位发展的崭新格局。而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初高中一体化贯通的教育模式、科学高效的深度学习机制以及高水平的教科研能力。
雄厚师资,为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青岛三十九中拥有一支堪称“豪华”的师资队伍,其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10人,这一数量位居局属同类高中首位。此外,还有省特级教师8人,以及齐鲁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等众多优秀教育人才。这些老师在教育教学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高端引领者。
与此同时,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储备和培养工作。目前,已有47位老师获得山东省公开课证书,占中青年骨干教师总数的60%。这些中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他们就像一股新鲜的血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市优质课比赛、全市命题大赛等各类赛事中,他们屡获佳绩,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初高融通,打造贯通教育体系
作为岛城唯一的一所局属完全中学,青岛三十九中高度注重初高中贯通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开发衔接课程。在初中阶段,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贯通拓展课程,如海洋科普课程、科技创新课程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能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方面,初高中教师会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共同探索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无缝衔接。在学生培养上,学校立足六年统筹规划,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方案,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深度学习机制,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青岛三十九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务实、高效的深度学习机制,以提升管理育人水平。
从教师层面来看,学校以课堂改革、学生发展指导、教研集备、家校共育为核心内容,构建了一个覆盖家校、以学生发展辅助为核心、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依托的发展机制。从学生层面而言,学校以正确价值观为引领,以崇师尚学为动力,以规范化学习为要求,努力打造一个自知自信自觉的学习氛围。
在理念引领方面,学校引导师生树立课堂两个意识:即教师要打造最优课堂,学生要进行高效学习。在规范养成方面,学校加强自习“三个零”和课前二分钟铃管理工作,建立学校、年级、学生融合管理机制,深入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学习品质。在深化课堂改革方面,学校全面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形成了覆盖大中小微项目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型,着力实现跨学科项目式教学以及学科项目式教学常态化。
科学教育与项目式教学,凸显办学特色
青岛三十九中的海洋科学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学校积极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等合作,不断深化海洋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实施“4个一工程”,即每周一次海洋专家讲座、每月一次涉海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涉海课题研究、每学年一次海上科考,让学生全方位、沉浸式地体验海洋教育。国家督学张志勇博客撰文称赞:“从青岛39中,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积极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学生们分组开展研究,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到实施操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则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支持。这种教学方式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科研引领,初高中课改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两次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山东省唯一高中,青岛三十九中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构建起了以山东省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化学学科省级学科基地、省级教研基地为引领,以青岛市学科基地为支撑的教科研体系。
学校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例如,学校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作为一所站在教育改革潮头的特色学校,青岛三十九中始终矢志不移地深耕教育教学,以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为先导,为学生素养提升和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诚挚欢迎广大学子报考青岛三十九中!
本文介绍了青岛三十九中与崂山区教体局合作办学构建“三地四校”格局,从师资、初高融通、学习机制、教学特色、教科研等方面阐述了学校的优势,展现了学校的教育实力和特色,鼓励学生报考该校。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