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展开,介绍了绿证的相关情况、我国绿证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意见》在稳定供给、激发需求等方面提出的具体措施。
近日,一则重要消息从北京传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这一《意见》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能源市场激起层层涟漪。《意见》明确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将基本完善,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标识等制度也将基本建立,绿证与其他机制的衔接会更加顺畅,届时全国范围内绿证能够实现畅通流动。而到2030年,绿证市场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全社会自主消费绿色电力的需求会显著提升。
那么,绿证究竟是什么呢?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简单来说,1个绿证单位对应着1000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从数据来看,2024年全国核发绿证数量达到了47.34亿个,与之前相比同比增长了28.4倍;交易绿证数量也达到了4.46亿个,同比增长3.6倍。全国参与绿证交易的消费主体约有5.9万个,同比增长2.5倍。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成为了绿证交易的主要地区,这些地区合计购买绿证数量超过了全国的一半。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经建立了绿证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目前,绿证基本实现了核发全覆盖,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都在快速扩大,同时绿证国际互认也在积极推进,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市场并非一帆风顺。受供需不协同的影响,绿证价格不断走低,市场上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被低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意见》在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稳定绿证市场供给、激发绿证消费需求、完善绿证交易机制、拓展绿证应用场景以及推动绿证应用走出去等。
在激发绿证消费需求方面,《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加快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到2030年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对于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其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在8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分类分档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绿电工厂、绿电园区等,鼓励这些地方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
《意见》还提出要完善金融财政相关支持政策。加大绿色金融对企业、产品和活动等开展绿色电力消费的支持力度,强化绿色信贷支持。将绿色电力消费要求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研究制定政府采购支持绿色产品政策。同时,健全绿证市场价格机制,加强绿证价格监测,研究建立绿证价格指数,引导绿证价格在合理水平运行。
本文围绕五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介绍了绿证概念、我国绿证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重点阐述了《意见》为解决问题在多方面提出的具体措施,旨在推动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