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春耕:科技之花在黑土地绚丽绽放

本文聚焦黑龙江省春耕备耕工作,介绍了当地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生产,如“5G育秧大棚”、无人机飞防等,还讲述了垦地合作促进农业发展的模式,展现了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注入的强大动力。

当温暖的春风吹遍大地,黑龙江省的春耕备耕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在广袤的田间地头,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新变化。你听,拌肥站里机器轰鸣作响,它们就像专业的“土壤医生”,为土壤提供着科学合理的“药方”,让土地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新一季的耕种;再看那“四情”监测系统,犹如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实时捕捉着田间的各种信息,一旦有异常情况便会及时预警;还有那些各类农机具,经过精心检修后焕然一新,仿佛整装待发的战士,随时准备投入到春耕的战斗中。科技元素的融入,为黑龙江的农业生产注入了蓬勃的活力,让这片黑土地充满了希望。

走进绥化市北林区国家区域性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的“5G育秧大棚”,仿佛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殿堂。智能喷灌系统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它们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精准地为秧苗提供着水分;棚帘与排风系统相互协同运作,如同默契的搭档,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大棚内的气候;电子屏幕上,温度、湿度以及土壤pH值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只需轻轻一瞥,就能对大棚内的情况了如指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贯穿了育秧的整个环节,让育秧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科学。

当前,绥化市北林区正处于水稻育秧的黄金时期。盛昌种子繁育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卢国臣忙碌地穿梭在“5G育秧大棚”中,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指导着工作人员进行“摆秧盘”工作。工作人员们在他的指导下,动作熟练而有序,为水稻的茁壮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春耕:科技之花在黑土地绚丽绽放

“5G育秧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专注地进行“摆秧盘”作业。只见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秧盘摆放整齐,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农业生产的敬畏和期待。(新华社记者沈易瑾 摄)

卢国臣自豪地介绍说:“通过5G智能化控制系统,我们实现了自动化精准调控。这可比人工操作精准、便捷多了。”这栋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5G育秧大棚”,就像一个巨大的“绿色工厂”,可满足500多亩水稻插秧的需求。预计它将产出55万斤优质香稻良种(质),还能获得上千份水稻育种材料,为水稻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海伦市前进镇,东兴现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生满脸兴奋地领着记者来到合作社无人机专业飞防大队的“装备区”。他就像一位骄傲的将军,自豪地展示着他们的“得力干将”——大疆T60型号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整齐地排列着,仿佛随时准备出征的战机,充满了科技感和力量感。

刘春生感慨地说:“这些无人机可帮了我们大忙!”去年,合作社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0万元,购置了45台套大疆T60型号无人机,并成立了前进镇无人机专业飞防大队。这个飞防大队不仅完成了自己合作社的飞防作业,还为全镇提供了服务。与传统人工相比,无人机飞防效率可提高50倍以上。“2024年作业队飞防作业面积达到70万亩,实现利润140万元。”刘春生笑着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对无人机飞防工作的肯定和自豪。

按照喷施作物的需求,工作人员将配比搅拌后的生物制剂加入植保无人机。然后,他们只需操控手柄,无人机便会按照预设的航线与高度,有条不紊地开展“一喷多促”作业。这些无人机就像勤劳的小天使,在田间上空轻盈地飞舞,为农作物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久介绍说:“海伦市近年来积极落实‘一喷多促’促早熟、提单产政策,无人机专业飞防大队的成立是试点项目之一。”“一喷多促”作为农作物生长中后期一项关键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诸多优点。它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还能有效提高单产,平均亩增产5%左右。

谈及未来,刘春生充满信心地说:“今年我们计划购置55台大疆T70型号无人机,计划实施飞防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利润200万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农业发展的美好憧憬。

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示范田、农垦区,进而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呢?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分公司以“垦地合作”给出了答案。

长期以来,北安市南部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着生产力薄弱、传统栽培技术落后、种植收益低下等问题。为了推动周边乡镇逐步实现农业种植标准化,北安分公司全面开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他们通过全程托管、技术服务、环节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已累计为北安市幸福林场、通北镇、海星镇等地的60.98万亩耕地提供了专业服务。

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郝敬中说:“从种子选择到田间管理、秋粮收割,农场都有专业团队为周边乡镇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这种全方位的服务,就像一场及时雨,为周边乡镇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海星镇岚光村村民张连明深有感触地说:“往年我们自己种的大豆亩产超过400斤都很难,但去年全程托管后大豆亩产达到了440斤。而且耕种管收各个环节都不用操心。”张连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垦地合作模式的认可和感激。

垦地共建,关键在于“授之以渔”。近日,一场聚焦垦地融合发展的农业科技培训会在北安市召开。建设农场的培训人员围绕良种选择、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来自北安市通北镇、海星镇的3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及农机户齐聚一堂,认真学习。他们就像一群渴望知识的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通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莹莹感慨道:“深入了解建设农场先进种植技术和农机标准化作业要领后,我们收获颇丰。”这次培训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科技正如同源源不断的清泉,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着强大的动力。它引领着乡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让黑龙江的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围绕黑龙江省春耕备耕工作,展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包括“5G育秧大棚”、无人机飞防等先进技术,以及垦地合作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科技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456.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