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65岁的芯片创投教父陈立武正式接任英特尔CEO这一事件,介绍了陈立武的成长经历、在华投资布局半导体产业的事迹,以及他此前在楷登电子的成功领导经验。同时分析了英特尔当前面临的困境,探讨陈立武能否带领英特尔再次伟大,让其未来走向充满未知与期待。
2025年3月18日,65岁的芯片创投教父陈立武(Lip – Bu Tan)正式接任英特尔CEO。至此,他成为继黄仁勋、苏姿丰和陈福阳之后,又一位执掌美国芯片巨头的华人。
消息公布后,股市迅速给出反馈,投资者对陈立武满怀期待,英特尔盘后股价飙升10%。然而,当下的英特尔早已不复昔日辉煌,跌落神坛许久,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研发进展也举步维艰。后来居上的英伟达,市值达到了30个英特尔之多;专注代工生产的台积电,市值也是英特尔的9倍。
陈立武身兼多职,他不仅是英特尔首任华人CEO,还是对中国半导体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重要推手,被称为“芯片界的巴菲特”,更是美国科技圈人脉最广的人。人们不禁发问:他能让英特尔再次伟大吗?
弃核转投资
陈立武的成长经历就像是东西方科技文明相互交融的生动写照。他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华裔家庭,父亲陈庆年曾是《南洋商报》主笔,母亲周玉顺是新加坡南洋大学(现南洋理工大学)的宿舍舍监。
作为这个书香世家5个孩子中的幼子,陈立武在南大校园中成长,后来入读新加坡华侨中学。这所名校还走出了一位知名的科技CEO校友——TikTok CEO周受资。
陈立武年仅16岁就跟随学霸哥哥姐姐的脚步,跳级考入南洋大学物理系。与兄姊就读于英文学校不同,他的父母让他从小多读孔孟,接受中文教育。陈立武后来表示:“后来,母亲曾对我的英文不够好感到歉疚。我告诉她千万不要这样想,华文(中文)教育对我的事业太有帮助。”
大学毕业后,陈立武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深造。他回忆道:“在那个时候,我以为能源问题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在‘去西方吧,年轻人’这个信念的鼓动之下,我来到美国MIT学习核能源工程。”
▲2024年,陈立武向母校南洋理工捐赠300万美元(图片来源:南洋理工大学)
雕刻中国芯
1993年,华登国际进入中国大陆,成为最早一批涉足国内创投市场的外资机构之一。当时,“风险投资”在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许多企业并未意识到资本对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
华登国际早期投资了家电品牌小天鹅。在资金与政策的支持下,小天鹅引进了日本松下的全套技术,使洗衣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以“全心全意小天鹅”成为知名品牌。
此后,华登国际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步伐。在二十多年间,它深度布局科技创业领域,投资项目超过60个,涵盖新浪、创维、大疆、美团、当当等知名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华登国际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创业者的支持者和陪伴者。陈立武曾长期担任新浪等多家公司的董事,见证并推动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兴起。
真正让华登国际在创投界声名远扬的,是其对半导体产业的深度投入。从成立至今,华登国际已投资500余家公司,其中超过120家是半导体行业。半导体产业发展周期漫长,资金投入大,技术门槛高,相较于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热门领域,吸引力不足。许多投资人选择避开,全球的年轻毕业生也更愿意涌向回报更快的行业。陈立武曾感慨:“半导体行业太难了。”但也正因如此,少数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者成为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回到2000年前后,中国的芯片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怀揣打造中国顶尖半导体制造企业的梦想,在创始人张汝京的带领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张江打下了第一根桩。华登国际敏锐地看到了这个项目的潜力,果断投资,并在随后的二十年间持续支持中芯国际的成长。
陈立武曾撰文谈及投资的本质,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看见”未来的可能性。他引用了作家亨利·卢云(Henri Nouwen)的一个故事:一位雕塑家在雕刻大理石时,旁观的小男孩看到的只是纷飞的石屑,而雕塑家却已在心中看见了最终的作品。几周后,雄狮雕像显现出来,小男孩惊讶地问:“你是怎么知道大理石里藏着一头狮子的?”雕塑家回答:“我早已在心中看到了它。”陈立武说,投资也是如此,不仅是资本的投入,更是对趋势的判断,对创业者的信任,对产业变革的深刻洞察。
从最初的上海张江工厂,扩展至在上海、天津、北京、深圳等地建立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公司也从最初的0.35微米逐步推进至7纳米,跻身全球先进行列。作为中芯国际的创始股东,陈立武曾担任中芯国际董事超过15年,全程参与了企业的关键节点,为中芯国际发展贡献良多。
类似的例子还有填补了中国半导体制造关键设备空白的中微半导体。陈立武撰文提到:“2004年,当尹志尧团队到美国硅谷融资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中微半导体作为新兴国际化设备厂商、有望在巨人林立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厂商中杀出重围,最终成为一家立足于亚洲的集成电路设备巨头。”此外,华登国际相继投资支持了华润上华、安凯科技、智芯科技等多家公司,其范围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下游系统应用等多个关键环节,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布局。华登国际和陈立武也因此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老将再出马
按照投资惯例,陈立武曾进入多家被投公司董事会任职,工作颇为操劳。他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每日仅需4小时睡眠。时间分配上约35% – 40%用于监管过往项目,40%用于寻觅新项目,剩下20%处理公司事务。
2009年,身为Cadence(楷登电子)董事的陈立武临危受命接任公司CEO。彼时,受金融危机冲击,Cadence股价全年狂跌90%,岌岌可危。接手后,陈立武精准判断,确定“可预设计的IP模块”为公司未来核心方向,以此激发客户对EDA工具的需求,并主导多项关键收购,拓展公司业务,如收购Denali公司,拓展Memory建模与IP业务;纳入Tensilica,延伸可重构处理器IP领域;并购Forte Design Systems,掌握高阶综合工具。在他的引领下,Cadence业绩显著提升。到2022年卸任时,公司股价已在其任期内涨幅高达3200%。
卸任Cadence CEO同年,陈立武开始与英特尔接触——加入英特尔董事会,助力监督代工业务。也有消息人士透露,陈立武曾与帕特・格尔辛格一同在2021年竞争英特尔CEO的职位,但没有成功。推动制定对抗英伟达的人工智能战略,加快英特尔的决策速度,是陈立武任职英特尔董事会期间的重点工作。也是在加入英特尔董事会当年,陈立武荣获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最高荣誉 ——罗伯特・诺伊斯奖。
▲图片来源:Walden Catalyst Ventures
2024年8月,陈立武曾卸任英特尔董事会成员,对外宣称是“自身原因”。但有消息称,其真实原因是对公司官僚主义的臃肿及AI战略推进迟缓而感到失望。直到帕特・格尔辛格离任,去年12月,英特尔董事会再次找到陈立武,邀请他出任公司CEO。3个月后,他接受了这个挑战。
作为美国芯片行业曾经的霸主,英特尔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已连续送走几位任期短暂的CEO。2024年,英特尔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亏损更是高达188亿美元。在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经营状况却没有明显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挑选英特尔的“救火队长”困难重重——如果是财务出身的CEO,可能会为了改善财报迅速剥离英特尔的代工业务,但这会让英特尔丧失竞争力;如果是技术研发出身的CEO,又难以解决公司尾大不掉的难题。而陈立武既懂资本运作,又熟悉半导体产业,也许正是达成平衡的最佳人选。
值得一提的是,陈立武在行业内人缘极佳,与大型科技公司CEO,比如黄仁勋、苏姿丰、微软CEO纳德拉等都有不错的私交,也与台积电关系紧密。2017年,分析公司Relationship Science与MarketWatch甚至将陈立武列为科技行业人脉最广的高管排行榜第一位,“权力得分”100。这笔宝贵的财富,也是英特尔CTO出身的帕特・基辛格所缺乏的。
在寻常CEO已经要退休的年纪,65岁的陈立武正努力为其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若成为又一任“短命”的CEO,其大半辈子攒下的声誉也将受损。换一个角度考虑,或许这也表明了陈立武已有充足的把握,让英特尔重焕生机,否则他也不会轻易接手。有消息人士称:“若有人能拯救英特尔,那便是陈立武,但这需数年时间与合作伙伴的支持。”英特尔的未来走向,也因此更加充满未知又令人好奇。
本文围绕陈立武接任英特尔CEO这一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他的成长背景、在华投资半导体产业的历程以及此前在楷登电子的成功领导经验。同时分析了英特尔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选CEO的难题,指出陈立武凭借其资本运作能力、半导体产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或许是带领英特尔走出困境的合适人选,但英特尔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