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贵州春耕时节的农业生产情况,介绍了各地巧用农机、发展特色农业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举措,展现了贵州农业依靠科技手段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眼下正值春耕的黄金时节,贵州各地紧密结合山地地形的实际状况,巧妙运用各类农机设备,争分夺秒抢抓农时,大力推广机械作业。通过科技手段,为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强大动力,努力打造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样板,走出一条独具贵州特色的“农机上山路”。
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贵州长顺县思京村,一台台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正紧锣密鼓地为大豆玉米制种播种做前期准备。长顺县的农机操作员满脸笑容地介绍说:“旋耕机的效果特别好,它可以把土地打得非常细碎。要是靠人工的话,一天最多只能完成一两亩地的工作量,但是这台机子一天就能轻松做到二三十亩,效率提升了十几倍。”
贵州长顺县思京村
近年来,长顺县持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当地的7个乡镇、街道精心设置了农机服务网点。目前,当地已经拥有各类大中型农机374台。去年,这些农机为农户提供的服务面积累计达到了23万亩次。长顺县思京村党支部书记自豪地表示:“我们从育、耕、种、管到防,为群众提供一条龙式的贴心服务,农户只需要自己做好田间地头的日常管理就行。截止到目前,这项服务已经带动了约4000人就业,人均增收在8000元到20000元之间。”
“铁牛吞沃野,春浪卷泥香”,遵义仁怀市即将迎来高粱播种季。在大坝镇簸箕坝村的高粱基地里,旋耕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翻耕作业。目前,该村拥有各类农机60余台,土地综合机械化率高达85%。遵义仁怀大坝镇簸箕坝村村委会副主任兴奋地说:“有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力帮忙,村里2000多亩地,一两个星期就能轻松耕完。这些先进的农机让春耕变得轻松多了。”
遵义仁怀旋耕机正进行翻耕作业
遵义仁怀旋耕机正进行翻耕作业
开春以来,仁怀市积极投入春耕生产,共投入农机具约5000台套。同时,召开了20场春耕生产培训会,组织干部、技术人员下乡100多人次,全方位为春耕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云播千顷种,屏控一春忙”,在黔东南州锦屏县新化所村的蔬菜基地里,一架搭载智能喷洒系统的无人机正沿着油菜田低空飞行,均匀地将农药、叶岩肥喷洒在油菜上。新化所村村委会副主任高兴地说:“无人机的使用便捷又高效。合作社今年种了400余亩的油菜,预计亩产能够达到120公斤以上。”
黔东南州锦屏县无人机正喷洒农药
此外,各地还在品种选育方面下足了功夫,致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畅通农产品销路。在黔东南州麻江县的一片蔬菜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新蔬菜品种——西兰苔。这种蔬菜的茎杆可以作为腌菜的优质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基地负责人满脸喜悦地介绍:“我们首次种植的200亩西兰苔已经陆续上市,亩产量达到3000斤,今年产值大概在200万元左右,不仅亩产高,价格也十分可观。”
当地还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需求,采取套种、轮作等科学模式,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种植。黔东南州麻江县农业推广站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我们引进了48个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目前,全县已成功认证了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万余亩,产值达4000万元。”
黔东南州麻江县西兰苔种植基地
2024年,贵州农业成绩斐然,一产增加值增长3.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超4100万亩、产量超1100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辣椒、刺梨、李子等产业规模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贵州各地在春耕时节运用科技手段,如使用旋耕机、无人机等农机设备,以及在品种选育上的努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展示了贵州农业在过去一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凸显了科技对贵州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