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资源合作和机会清单发布会的相关情况,包括活动举办时间、地点,以及发布的三份机会清单内容,同时提及“青年推介官”行动和非遗节过往举办成果。
在3月20日这一天,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为“非遗节”)资源合作和机会清单发布会于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五洲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
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是我国独一无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参与主办的节会活动。第九届非遗节已确定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拉开帷幕。此次发布会围绕节会资源征集、市场合作以及非遗博览园园区建设等重要方面,重磅推出了三份极具吸引力的机会清单。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面向社会发布了资源征集清单。其中,“征集创意表达”板块如同一个广阔的创意收纳盒,广泛接纳开幕式表演、展陈创新等方面的独特设计巧思。在这里,无论是奇思妙想的舞台创意,还是别具一格的展陈布置,都有机会为非遗节增添别样风采。“征集优质资源”板块则聚焦于各类优质资源的汇聚,征集群众和学生非遗演出队伍,让更多热爱非遗的群体能够登上非遗节的舞台;征集非遗与科技融合项目,推动传统非遗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绽放新的光芒;征集传统医药成果,挖掘传统医药中的非遗智慧;征集非遗IP授权案例,为非遗的市场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征集氛围营造”板块致力于打造独特的非遗节氛围,征集开幕式嘉宾服饰,让嘉宾们身着承载非遗文化的精美服饰亮相;征集非遗博览园非遗艺术装置,为园区增添浓厚的非遗艺术气息。“发起全民参与”板块更是发出了“青年推介官”的号召行动,向全国的非遗传承人、新媒体创作者以及传统文化传播者抛出橄榄枝,诚挚邀请他们成为“青年推介官”。主办方期待各界能够携手共进,以创意为非遗赋能,借助科技手段让传统非遗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共同描绘出文化自信的崭新图景。
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发布的市场合作清单,精心推出了非遗节品牌授权合作、开放招商合作两大核心板块。在品牌授权方面,涵盖了品牌标识使用、产品联名开发等内容。企业通过获得品牌授权,可以将非遗节的品牌元素融入自身产品和服务中,强化品牌形象,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开放招商合作则按照合作模式将合作方分为三个层级,不同层级的合作方依次享有不同的权益。发布会现场积极招募非遗美食集市、手工艺集市、老字号联动市场主体参与,旨在与企业建立长效共赢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非遗节的市场发展。
成都传媒集团将目光聚焦于第九届非遗节主会场——非遗博览园的场景更新和非遗创新发展,发布了“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2025年非遗节活化创意融合实践倡议”以及“非遗主题微短剧项目”。
其中,“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2025年非遗节活化创意融合实践倡议”开启了“文化场景 + 商业逻辑”的创新融合模式,致力于构建非遗生态圈层,培育产业融合新动能。园区积极引入众多头部品牌,探索“产园融合”的经济发展路径,精心布局短剧拍摄、IP联动、数字体验等多个业态。该清单还首次推出“非遗元素融合型VI体系”“创意非遗主题精神堡垒”“共创非遗融合商业空间”三大主题征集,包含九大合作机会,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传承非遗,打造一个各方共创的基地。“非遗主题微短剧项目”则面向有创作意愿的拍摄团队及演员、合作品牌方、非遗匠人进行合作征集。各方携手合作,共同为成都建设数字文创经济新高地贡献力量。
活动主办方明确表示:“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活力。”三份“机会清单”正是希望借助市场化合作模式,打通开放、合作、共赢的通道,推动非遗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成功转化。
在发布会现场,还同步启动了“青年推介官”全民号召行动,向全国的非遗传承人、新媒体创作者以及传统文化传播者发出诚挚邀约。活动大力号召青年群体积极加入非遗节推广行列,鼓励他们通过短视频创作、跨界演绎等新潮的表达方式,在文化艺术、数字传播等领域打造个性化的非遗叙事。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为自己发声、为非遗节代言”的双向赋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感知非遗之美,传承文化薪火。
首届非遗节早在2007年就已成功举办。2009年,原文化部正式复函同意非遗节落地四川,定点成都,并且确定每两年举办一届。截至目前,八届非遗节已经累计开展主体及配套活动3000余场,共有10000余个国内外非遗项目参展,600余支表演队伍参演,135个国家(地区)和非政府组织的4000余名代表以及国内5万余名代表参加,现场参与的市民游客更是达到了3000余万人次。
本文介绍了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资源合作和机会清单发布会情况,包括发布的资源征集、市场合作、园区建设三份清单,以及“青年推介官”行动。主办方期望通过市场化合作模式推动非遗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化,同时回顾了非遗节过往成就,凸显其影响力和传承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