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草原雕现身龙泉山,猛禽迁徙监测成果丰硕

本文聚焦成都龙泉山的猛禽迁徙监测情况。详细介绍了濒危物种草原雕在龙泉山的罕见现身,讲述了成都猛禽研究小组志愿者的监测工作,还阐述了11个迁徙季中众多猛禽飞越龙泉山的成果,揭示了龙泉山对于猛禽迁徙的特殊意义,并回顾了龙泉山猛禽迁徙研究的大事记以及诞生的成都鸟种新记录。

在2025年3月11日,有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出现在成都龙泉山上空。一只草原雕舒展着矫健的身姿,在蓝天白云间悠然飞过,这一幕被摄影师杨涛用镜头精准捕捉。

珍稀草原雕现身龙泉山,猛禽迁徙监测成果丰硕

△2025年3月11日,一只草原雕从成都龙泉山上空飞过。摄影:杨涛

草原雕,作为大自然中的珍稀物种,在202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同时,它也荣登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成为重点保护的对象。而在龙泉山上,草原雕的身影极为罕见,一年之中仅仅会被记录到两三次。

从今年3月8日开始,成都猛禽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意义非凡的活动——首次面向全国招募驻点志愿者,并且这些志愿者陆续就位,正式开启了监测工作。在众多志愿者中,有一位名叫“墨鱼”的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是监测点上的“元老级”人物,也是首批驻点志愿者。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监测工作中,“墨鱼”专门调整了自己的假期时间,吃住在山上的农家。他坚定地表示:“我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有足够长的监测时间,不错过任何一个珍贵的瞬间。”

珍稀草原雕现身龙泉山,猛禽迁徙监测成果丰硕

△2025年3月8日,成都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点,志愿者在进行监测工作。摄影:杨涛

02

11个迁徙季 5万多只猛禽飞越龙泉山

龙泉山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猛禽“聚会场所”,除了难得一见的草原雕,还有鹗、蛇雕、短趾雕、乌雕、黑鸢、靴隼雕等各种各样的猛禽纷纷在这里现身。2021年,志愿者们还有一个重大发现——一只黄爪隼被清晰地记录到。根据《成都市鸟类名录2.0》的记载,上一次黄爪隼在成都市范围内被记录还是在1995年,这意味着此次发现是黄爪隼在成都市境内20多年以来的首次确切记录。在2020年到2022年期间,在龙泉山记录到的短趾雕、白头鹞、白腹隼雕更是刷新了成都鸟类的新记录,为成都的鸟类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猛禽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它们的存在无论是从自身的生态学意义,还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猛禽的生物学特性却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它们数量稀少、分布广泛,而且观察机会十分有限。特别是受到距离和光线等因素的影响,要想全面、透彻地研究猛禽,困难重重。朱磊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介绍:“迁徙猛禽的监测是一种上手难度相对较低、但效率很高的研究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取猛禽种群动态变化的相关数据。”从2020年开始到今年3月,龙泉山猛禽监测已经进入了第11个迁徙季。在这11个迁徙季里,先后有2000多人次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监测工作中。截至2025年3月16日,志愿者们已经监测到56713只猛禽从龙泉山监测点上空飞过。已有数据显示,过境猛禽数量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普通鵟、凤头蜂鹰和雀鹰。3月下旬到4月初,是普通鵟的过境高峰时期;而5月中旬,则是凤头蜂鹰的过境高峰时段。

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2021年4月21日,他们在监测点记录到了第10000只猛禽迁徙;2022年3月27日,第20000只猛禽顺利通过龙泉山。在每一位志愿者的心中,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早日记录到100万只猛禽飞越龙泉山,见证这一生态奇迹的发生。

03

龙泉山的特殊意义 成为鸟类迁徙路上的“指路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龙泉山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有许多网红餐厅,还有绝佳的日出和雪山观景台。然而,当我们打开卫星地图,就会发现龙泉山有着更为重要的生态意义。北起绵阳境内的浅丘,沿成都平原东部绵延至乐山的龙泉山脉长达200多公里。它不仅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更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

对于西部和北部被群山环绕的成都平原来说,最高海拔1000多米的龙泉山或许显得微不足道。但如果我们从高空视角来看,东北向西南蜿蜒的龙泉山,就像是大自然精心设置的一个导航标志,成为了猛禽迁徙之路上的天然指路牌和舒适的休息区。

成都猛禽研究小组发起人之一、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工作的朱磊博士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说:“许多鸟类会采用盘旋 – 滑翔的方式飞行,它们在一个热气流中盘旋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开始滑翔,经过一定距离降低高度后,再利用另一个热气流来上升。如此周而复始,能够在能耗较低的情况下飞越较远的距离。鹰柱现象就是多只猛禽利用同一个热气流飞行形成的壮观景象。”

珍稀草原雕现身龙泉山,猛禽迁徙监测成果丰硕

△2024年成都龙泉山迁徙猛禽每日数量图 制图:成都猛禽研究小组 汤凯

珍稀草原雕现身龙泉山,猛禽迁徙监测成果丰硕

△2024年成都龙泉山春季迁徙猛禽监测每日数量图 制图:成都猛禽研究小组 汤凯

在监测手段方面,阙品甲有着更为长远的规划。他希望探索通过卫星追踪器、监控摄像头、图像自动识别、相控阵雷达等新兴技术手段开展龙泉山猛禽迁徙监测的可行性,以此来提升监测技术水平,为猛禽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

龙泉山迁徙猛禽研究大事记

1991 – 1993年:龙泉山猛禽迁徙首次持续监测研究

2018年初春:爱好者首次考察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猛禽监测点位

2020年3月: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启动龙泉山猛禽迁徙监测

2020年10月21日:猛禽监测志愿者团队确定首个龙泉山“雕日”

2021年4月21日:志愿者团队监测到第1万只猛禽迁徙

2021年10月23日:首个龙泉山猛禽观察节启动日

2022年3月27日 :志愿者团队监测到第2万只猛禽迁徙

2022年9月28日:首个单日猛禽监测数破千的“千猛日”

2022年10月10日:志愿者团队监测到第3万只猛禽迁徙

2023年7月23日 :四川大学博物馆陈展龙泉山猛禽监测

2023年9月20日:志愿者团队监测到第4万只猛禽迁徙

2023年10月: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首届“雕周”

龙泉山上诞生的成都鸟种新记录

2020.4.8:短趾雕

2021.10.2:白头鹞

2022.10.14:白腹隼雕

本文围绕成都龙泉山的猛禽迁徙监测展开,介绍了珍稀草原雕的现身,志愿者积极开展监测工作,11个迁徙季中大量猛禽飞越龙泉山的成果,阐述了龙泉山对猛禽迁徙的重要意义,并回顾了相关研究的大事记和新鸟种记录。这些都展示了龙泉山在猛禽迁徙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志愿者和研究人员为生态保护所做出的努力。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71.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