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身“良田” 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黄土高原上的农业新变革

本文聚焦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介绍了3月中旬环县各乡镇建设现场的火热场景,以樊家川镇为例说明了具体建设规模和进度,还阐述了环县因自然条件恶劣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采取的模式及目标,最后提及全县建设的累计数据和未来规划。

在3月中旬的日子里,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走进环县各乡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你会看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它们犹如勤劳的工匠,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精心雕琢。原本起伏不平、高低错落的土地,在机械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平坦开阔。田块也被划分得清晰明了、整齐有序,仿佛是大自然新绘制的一幅规整画卷。

环县樊家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建喜介绍道:“樊家川镇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十分宏大,达到了12468.44亩,其覆盖范围涉及慕家河、樊家川、马驿沟、郝集4个村。去年,我们已经完成了68%的建设任务,而现在,大家正在全力以赴进行剩余部分的收尾工作。”近期,全镇投入了36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经过不懈努力,已经新修高标准农田680多亩。这些成果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点缀着环县农业发展的道路。

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身“良田” 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黄土高原上的农业新变革

图为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郭海霞 摄

环县,作为传统农牧业生产大县,却因身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而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全县92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7364条沟壑、527块残塬和859架山梁。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耕作方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粮食产量也一直较低。农民们辛苦劳作,却难以获得理想的收成,这导致他们种粮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粮田”真正升级为“良田”,近年来,环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在那些具备条件的村组,当地打破了原有的土地承包界限,按照“坡变梯、小变大、窄变宽、埂变路、旱变水”的创新思路,试点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模式。在整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几个核心目标。就像一场精准的攻坚战,环县正一步步攻克农业发展的难题。

据环县农业农村局统计,目前全县累计修建高标准农田120.98万亩。2024年计划修建12.68万亩,2025年更是规划新修2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正在环县全面且深入地铺开,为环县农业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

本文围绕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展开,介绍了建设现场情况、樊家川镇的具体建设进度,分析了环县因自然条件恶劣进行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建设模式和目标,以及全县建设的累计数据和未来规划,展现了环县在推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积极努力和显著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72.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