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达半导体重庆车规级模块生产基地项目在重庆高新区封顶这一事件,阐述了该项目由深蓝汽车与斯达半导体合作组建,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和合作意义,还介绍了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重要性、车企入局模式以及该项目对重庆高新区的积极影响。
明月湖美景如画,这是两江协同创新区为我们呈现的美好景致。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重庆高新区传来,斯达半导体重庆车规级模块生产基地项目顺利封顶。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意味着该项目朝着未来达产180万片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项目有着独特的组建背景。它是由长安旗下的深蓝汽车与行业头部企业斯达半导体携手共同打造。早在2023年,重庆安达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双方围绕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展开了深度合作。其目标明确,致力于实现主控制器用大功率车规级IGBT模块、车规级碳化硅模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携手推进下一代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同样为这片创新的土地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合作双方的实力。此前,深蓝汽车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划,计划在2025年前陆续推出共计6款产品,并且力争在五年内实现产销突破100万辆。而斯达半导体更是实力非凡,它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大功率车规级功率模块的主要供应商,也是国内IGBT行业的领军企业。在2024年,它配套超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度IGBT模块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国际排名第四,在国内排名第一,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战略支撑。
安达半导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产线将按照工业4.0标准精心打造,基本实现无人操作。一期产能可达50万片,二期将进一步提升至180万片。”据悉,今年5月该项目将达到设备进场条件,6月便可实现小批量生产。这一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将极大增强深蓝汽车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为其达成百万级战略销量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还将加速双方在“产研供需”方面的优势互补,共同努力打造高品质产品。
那么,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究竟有多重要呢?安达半导体相关负责人形象地解释道:“一句话就是,没有它,车就不能正常跑起来。”通俗来讲,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就像是专门为汽车量身设计的“超级耐用型电子开关”。如果把MCU比喻成汽车的大脑,那么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就可以看作是汽车的“心脏”,它控制着汽车的“肌肉”和“神经系统”。一个负责思考和决策,一个负责将决策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驱动汽车的各个部件正常工作。而且,它与普通电子产品有着显著区别,要能够扛得住汽车的极端环境,如高温、严寒、剧烈震动、高电压大电流等,从而实现电机控制、电池充放电及电源转换等重要功能。
回顾过去,经历了头几年“缺芯”的困境后,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功率半导体产业。通过参与产业链的上下游,车企不仅能够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在产业链环节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还有助于优化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然而,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是一个具有高技术壁垒的行业,即使是头部车企想要参与进来也并非易事。目前,车企的入局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自主研发、联合研发以及战略投资,而国内大多数车企采取的是后两种模式。
该负责人还提到,目前在汽车领域,从逆变器到各种高压功率部分,采用模块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功率芯片的优良特性,需要通过封装与电路系统实现高效、高可靠连接,才能得到完美展现。经过专业的设计和先进的封装工艺制作出来的功率半导体模块,是目前电动汽车应用的主流趋势。
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落地将为汽车零部件供应产业带来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在关键技术领域,它将开创自主、安全、可控的高质量发展新局,保障核心技术部件的供应链稳定性。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高新区在全市集成电路领域的影响力,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核心竞争力。
本文围绕斯达半导体重庆车规级模块生产基地项目封顶展开,介绍了项目合作方深蓝汽车和斯达半导体的情况,阐述了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重要性、车企入局模式等内容,强调了该项目对深蓝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重庆高新区的积极意义,展现了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