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特色农业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七汲镇、大陈镇、南流乡等地的特色农产品及产业发展模式和成果,最后提及无极县未来将继续发挥党建作用推进乡村振兴。
“哇,这番茄的口感太棒啦!肉厚多汁,还是沙瓤的,酸甜的味道瞬间把我拉回了小时候。”日前,在无极县七汲镇王村的蔬菜大棚里,那一串串红彤彤、圆润饱满的樱桃番茄宛如晶莹剔透的红宝石,让人看了忍不住垂涎三尺。不少市民听闻这里的番茄美味,纷纷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长期以来,无极县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创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今,已经培育出了如七汲黄瓜、大陈大葱、南流太子参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农产品,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七汲镇作为无极县的农业大镇,蔬菜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黄瓜产业,在当地更是独树一帜。在王村党支部的积极引领下,无极县蔬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该合作社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种植户入股增收”的模式,构建起了“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绿色生态、效率采摘”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体系。目前,王村的蔬菜大棚数量多达 1500 余个,种植户覆盖率高达 83%。这种发展模式还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使得全县的大棚数量达到了 4500 余个,年交易额超过 3.5 亿元,种植户年均净收入在 8 万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无极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先后对王村黄瓜交易市场进行改扩建,并与北京新发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王村红鑫牛合作社和北虎村广源合作社更是被认定为蔬菜供京基地,每年供应北京的蔬菜达 1 万余吨,成为北京、天津等地重要的蔬菜供应地。
大陈镇高陵村有着近 200 年的大葱种植历史,其“高陵贡”大葱以辣味浓郁、葱白酥脆、高产耐贮等独特特点,深受市场青睐。为了突破传统家庭式生产经营模式的局限,无极县将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列为重点工程,制定地方标准,大力推行科学种植、规范管理、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全面提升了大葱产业的效益。
通过“协会 + 生产基地 + 农户”的模式,无极县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葱集散中心,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格局。这一模式带动了 6000 余户种植户参与其中,亩均增收约 7000 元。目前,全县大葱种植面积达 2 万余亩,年产量超 13 万吨,产值 1.3 亿元,产品远销北京、天津等地,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不只是七汲镇和大陈镇,南流乡江仁村也充分依托当地沙土地的优势,积极发展太子参种植产业。村“两委”创办了无极县金参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建成了千亩中药材基地。这里的太子参亩产可达 600 斤,产值最高达 15000 元。合作社还与江中制药集团直接对接,年供货 400 多吨,并通过诚信中药有限公司直接收购,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太子参产业不仅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产业饭”,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村党支部书记陈月棉表示,太子参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推进,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无极县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用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及附加值,做强特色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练好内功、强化动力,开启强村富民的崭新篇章。
本文介绍了无极县通过党建引领,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如七汲镇黄瓜、大陈镇大葱、南流乡太子参等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无极县将继续发挥党建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