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展开,介绍了结核病在全球及我国的情况,重点阐述上海结核病疫情呈下降态势但防治有难度,讲述上海在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工作机制、举措和成果,还给出医学专家关于肺结核的症状、就诊及预防建议。
3月24日,迎来了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结核病作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可知,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今日传出好消息,近年来,本市结核病疫情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良好态势。2024年,全市报告肺结核发病率为19.2/10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区域人员的频繁流动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无疑增加了结核病的防治难度。
肺结核是一种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它还有一个大家较为熟悉的名字——“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人体的肺部,进而引发肺结核。一旦患上肺结核,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将会对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同时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完善“医防融合、全程服务、规范管理”的综合防治体系,持续推动防治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其中,实施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核病等重大慢性传染病精准综合防治模式构建”项目就是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聚焦于结核病社区筛查和预防性治疗能力的提升,旨在促进结核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与此同时,全市范围内加快了无结核社区的建设步伐,巩固深化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控中心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功能社区,医疗机构呼吸科等重点科室,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风险人群中开展结核病筛查,累计达4.7万人次。依托结核病定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已建成31家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全市16个区中,已有21个街镇启动开展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基层结核病防治的有效实践。此外,上海还牵头苏浙皖三省共同发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控中心进一步做大、做深、做实,协同防控工作的覆盖面已扩大至上海全市和苏浙皖三省30%的地市。
医学专家提醒,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就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肺结核还可能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前往结核病定点医院就医。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佩戴口罩,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本文介绍了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相关情况,指出上海结核病疫情虽呈下降态势但防治有挑战。阐述了上海在结核病防治上的工作机制、举措及成果,同时给出医学专家关于肺结核症状、就诊和预防的建议,强调终结结核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