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际金价屡创新高这一现象,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多种因素,包括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特朗普2.0时期美国政策对美元地位的影响、全球央行购金趋势以及信用货币时代黄金的特殊属性和市场机制等。
近期,国际黄金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金价不断刷新历史高度。就在3月20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成功突破3050美元/盎司的大关,再次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
美联储在3月的议息会议上做出了重要决策。此次会议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 – 4.5%不变,并且从4月起再次减缓缩表进程。美联储这种“鸽派”的操作,即暂停降息和放缓缩表的组合,产生了显著的市场效果,这就如同给市场提供了一个“看跌期权”。会议结束后,原本疲软的纳指上涨了1.4%,黄金价格也出现了小幅上扬,而美元则是冲高回落。黄金和美元的这种走势,与年内美联储仍然处于降息周期的逻辑基本相契合。
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当市场的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时,黄金的定价逻辑也会随之调整。年初以来,传统的黄金分析框架再次发挥作用,黄金与美元/美债实际收益率呈现出反向相关的“跷跷板效应”。黄金具有货币、商品和金融三大属性,同时还具备避险和抗通胀两大重要功能。
从货币属性来看,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美元的信用风险以及主权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等。商品属性方面,黄金场外零售端消费量的变化、黄金的产业需求以及黄金的开采与回收等都是影响因素。而金融属性的影响因素则有美联储和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全球尤其是美国的通胀及通胀预期、全球风险资产的走势,以及金融机构的配置和交易行为等。虽然国际黄金定价的宏观因子大致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对主要矛盾的判断。
当前黄金市场的主要矛盾与特朗普2.0时期的政策密切相关。这一时期,关税大棒频繁挥舞,美国政府的短期主义和“弃约精神”暴露无遗。这些行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国家信用,进而影响到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而且,特朗普2.0时期全面推行的关税政策,也对美国经济增长构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
如果年内美国继续执行关税大棒政策,美国经济可能会面临下行甚至衰退的风险,美元指数可能会维持在偏弱的状态。但要是美国全面关税措施最终无法执行下去,这将影响特朗普政府承诺的可信度,同样对美元的储备地位不利。
正是由于特朗普2.0时期美国的短期主义风格,再加上美国联邦政府严重的“资不抵债”状况,极大地透支了美元的信用。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少美元配置,转而增持黄金。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在2025年1月,全球央行净购金达到了18吨,其中最大的买家主要是一些新兴经济体。由于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目前的黄金储备已经多年稳居世界前列,所以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成为了净购金的边际主力军。央行的购金行为对投资者产生了示范效应,进一步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
在当今的信用货币时代,黄金虽然没有利息、股息和票息,但它却嵌套了一个看涨期权。投资者可以在任意时间、指定地点用黄金兑换信用货币,这类似于金本位制下黄金和法币的兑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按照固定价格兑换黄金。而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很多国家的商业银行或金银加工商开放了黄金回收业务,回收价格一般以市场价格为基准。虽然这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有所不同,但仍然体现了黄金与法币的可兑换机制。不过,与金本位制时期不同的是,央行一般不再从事黄金的一般业务,也没有黄金的法定兑换义务。正是这种投资者与银行和黄金加工商之间的市场流通机制和自负盈亏的运作方式,使得信用货币时期黄金与法币维持着一种类似“金本位”的交易机制。如果投资者参与黄金投资和消费的时间足够长,黄金就隐含了一个“看涨期权”。当黄金价格上涨时,投资者兑换法币的意愿会增强;而当黄金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则会选择不执行看涨期权,更倾向于持有黄金。
央行增持黄金对金价起到了助推作用,而信用货币时期黄金的市场回流机制,使得黄金的场外买盘成为黄金需求的最大组成部分。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黄金总需求(包含场外)达到了4974.5吨。其中,各国央行购金1045吨,全球黄金投资需求1180吨,金饰需求1877吨,科技用金需求326吨。由此可见,总体上黄金的绝对需求主要来自金饰和金条金币等场外买盘。央行购金的作用不仅在于对投资者产生示范效应,还在于黄金市场价格与场外需求之间形成了正反馈。
本文围绕国际金价创新高这一热点,详细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特朗普2.0时期美国政策、全球央行购金以及信用货币时代黄金特殊属性和市场机制等因素对金价的影响。指出当前黄金市场的主要矛盾源于美国政策对美元地位的冲击,全球央行增持黄金推动了金价上涨,且信用货币时代黄金的“看涨期权”属性和市场回流机制进一步影响了黄金需求和价格走势。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