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讲述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唐代顶级梳妆盒,引出其制作材料玳瑁海龟,深入介绍了获取玳瑁龟甲的残忍过程、玳瑁的生活习性、全球种群数量的锐减情况,以及人类为保护玳瑁所采取的措施,揭示了牺牲动物生命来追求所谓艺术的悲哀。
Arvin
你是否曾幻想过,顶级梳妆盒究竟会是什么模样?它或许承载着奢华与优雅,是工艺与材料完美融合的结晶。2009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个唐代顶级梳妆盒以4000万港币的天价成交,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个梳妆盒可不简单,它的盒面用珍珠母和琥珀制成的花瓣与鸳鸯进行装饰,整体呈现出一种奢华却不失优雅的独特气质。
当你在灯光下细细端详这个梳妆盒时,可能会惊讶地发现,盒子上隐隐透出“血丝”。而这看似独特的“血丝”背后,隐藏着一段充满血腥的历史,原来这件珍贵文物的制作过程并非如它外观那般优雅。
血丝成就的艺术
制作这个梳妆盒的材料极其珍稀,它取自一种名叫玳瑁的海龟背部的鳞甲。据苏富比国际中国艺术部研究顾问雷吉娜介绍,在历史上,玳瑁工艺品大多为小件,像头饰、琵琶琴拨或者嵌片之类的。而这个长约35.5厘米的梳妆盒,在众多玳瑁工艺品中实属罕见。
然而,获取玳瑁龟甲的过程却残忍至极。玳瑁也被称作13鳞,它的背甲并非由一个完整的壳构成,而是由13块鳞片组成。专业人士可以在不杀死玳瑁的情况下取下鳞片入药。但如果是要制作首饰,就必须在玳瑁活着的时候将其杀死,这样得到的壳才有制作首饰的价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丝玳瑁。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曾揭露,人类捕捉玳瑁最常用的方式是鱼叉。被捕后的玳瑁会被放在烈日下暴晒,其中约25%的玳瑁会在煎熬2周后死亡,这部分玳瑁会被制成标本。而其余存活下来的玳瑁,命运更加悲惨。人们会直接用小刀沿着它们上下壳中间(裙边)将身体割一圈,撕开背壳,取出肉与蛋出售,上下壳则被加工成饰品。甚至有些玳瑁会目睹自己被剥壳的整个过程,其痛苦可想而知。
买家在购买玳瑁饰品时,会将其放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以此来验真伪。收藏家张诚墨解释说:“除了通透花纹外,真品会有透明的血丝状深入甲片,其色斑会呈无数圆点状。”
是饰品,更是海龟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又名鹰嘴海龟,是七种海龟中的一种,也是唯一一种不以生物特征,而是以工艺材料来命名的海龟。它标志性的鹰嘴喙和呈覆瓦状排列的盾片,再加上锯齿状的背甲后缘,让它闻名于世。“玳瑁”一名便是用来形容这种独特的背甲色彩。
玳瑁的消费国曾经遍及全球各地。从中国秦代女性头上的玳瑁凤钗,到汉代日本成为龟甲精工的中心,再到二十世纪初,玳瑁工艺品在英国和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直至今日,我们在欧洲各大博物馆仍能看到一些由玳瑁打造的家具、扇子以及眼镜框等。
和其他海龟一样,玳瑁的普遍寿命超过100年。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自然条件下最脆弱的时刻是出生。雌海龟每个产卵季节会上岸产卵,龟蛋经过大约两个月会孵化出约10厘米大小的小海龟,它们破壳后会冲向大海。但这短短的十几米路,对于小海龟来说却充满了危险。上至空中盘旋的鸟,下至陆地上的螃蟹,都在饥肠辘辘地等待着这些小生命。如果有幸突出重围回到大海,等到小玳瑁成年后,在自然条件下的天敌就很少了,因为它们坚硬的外壳就像金钟罩铁布衫一样保护着它们。然而,人类的捕捞却成为了它们最大的威胁。
猎杀数量,是预估的六倍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玳瑁在全球范围内的种群数量下降超过80%,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科学家2019年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上的研究显示,1990 – 2020年,玳瑁海龟遭遇大量非法猎捕,海龟制品主要流向亚洲。
美国蒙特雷水族馆的研究人员认为,玳瑁种群的减少并非近30年才有。他们通过挖掘过去150年的玳瑁交易资料发现,玳瑁受到猎杀的数量,可能是从前估计的六倍。研究团队发现,海龟交易资料中多记录的是重量,并不提及数量。例如,1876年索罗门群岛出口了1800公斤的玳瑁壳到日本,但一只成龟的重量抵得上好几只未成年龟,要从重量换算成数量并非易事。虽然从前的研究都是以成龟来计算,但幼龟和亚成龟也会被抓。最后,他们以不同年龄混合的模式计算,发现150年间,有400万(大部分以成龟计算)至超过900万只(成龟、未成年龟混合的情况)的玳瑁被捕杀。
牺牲动物的艺术
其实早在宋代,人们就已经发明出替代玳瑁龟甲的方法。当时以瓷器釉料模拟龟壳纹理烧造出的仿生玳瑁釉茶盏,成为宋人茶席上光彩夺目的存在。但可惜的是,这种“人工替代品”显然并未成为主流,带有“血丝”的真品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由于玳瑁族群数量濒危,1992年华盛顿公约禁止玳瑁制品的国际贸易。日本的龟甲工艺也严格限制只能取用从前剩余的龟甲,并且限定在国内贩售,不能再出口任何制品。在中国,玳瑁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任何形式的猎捕、运输、买卖玳瑁海龟及其制品都将触犯法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玳瑁的寿命本应遵循自然规律,但如今它们却因龟甲而遭遇杀戮。这不仅是玳瑁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如何在追求艺术和美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本文围绕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唐代顶级梳妆盒展开,介绍了其制作材料玳瑁海龟,阐述了获取龟甲的残忍方式、玳瑁的生存现状以及人类为保护玳瑁所做的努力,揭示了牺牲动物生命来满足人类对所谓艺术追求的不合理性,呼吁人们反思并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