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有新招,机器人与“脊髓假体”无缝集成显奇效 新技术:机器人搭配“脊髓假体”改写瘫痪康复模式

本文介绍了瑞士NeuroRestore团队开发的先进系统,该系统能将植入式脊髓神经假体与康复机器人无缝结合,用于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文中阐述了现有康复手段的局限、新技术的原理、优势及临床效果等内容。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下,医疗领域也迎来了令人振奋的突破。瑞士NeuroRestore团队成功开发出一套先进的系统,实现了植入式脊髓神经假体与康复机器人的无缝集成。这个系统可发出精确的电脉冲,以此来刺激肌肉,并配合机器人的运动,在治疗过程中促使患者产生自然且有效的肌肉活动。

这项意义非凡的技术充分利用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它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体现在增强患者即时的活动能力上,更对长期的康复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

我们都知道,脊髓损伤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行动障碍。目前市面上的康复机器人,也就是那些引导患者运动的设备,其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这是因为在缺乏患者主动肌肉参与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机器人的辅助,很难有效地重新训练患者的神经系统。而瑞士团队研发的新联合疗法,将脊髓刺激与康复机器人进行了无缝集成,为脊髓损伤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有望成为标准护理的一部分,并被纳入全球各地现有的康复方案之中。

要实现这一联合疗法并非易事,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确保每种疗法之间实现精确同步。脊髓刺激策略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精准调节,以便能够匹配患者的每一个动作。而将其与广泛使用的机器人康复系统相结合,则需要一个灵活且适应性强的技术框架来支撑。

新技术采用了完全植入式的脊髓刺激器,为患者提供仿生电硬膜外刺激。这种刺激方法与传统的功能性电刺激有所不同,它通过模仿自然神经信号,能够更有效地激活运动神经元。

该团队还成功地将电刺激与多种机器人康复设备,如跑步机、外骨骼和固定自行车等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利用无线传感器检测患者的肢体运动,并自动实时调整刺激强度,从而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无缝的体验过程,确保刺激与每个运动阶段精确同步。

在一项概念验证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5名脊髓损伤患者参与实验。结果显示,结合使用机器人和电硬膜外刺激,能够立即并持续地激活患者的肌肉。参与实验的患者不仅在辅助治疗期间恢复了肌肉活动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在刺激停止后,他们的自主运动能力也表现出了改善的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方法的潜力并不局限于临床环境。参与实验的患者能够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行走,甚至还能在户外骑自行车,这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效果。可以说,这种将神经假体与康复机器人相结合的方式,很可能会重新定义瘫痪后的活动恢复方式。

瑞士NeuroRestore团队开发的将植入式脊髓神经假体与康复机器人无缝集成的先进系统。该系统针对现有脊髓损伤康复手段的局限,采用仿生电硬膜外刺激,结合多种康复设备,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望重新定义瘫痪后的活动恢复方式,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新的康复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517.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