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黄子韬透露尝试生产卫生巾这一事件展开,结合央视“3·15”晚会对卫生巾行业问题的曝光,探讨了雷军及小米在卫生巾业务上的态度,以及小米生态链可能的布局,还提及众多企业和个人对卫生巾市场的关注,分析了行业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变化。
在当下的顶流艺人中,黄子韬或许拥有着绝佳的网感。
3月22日,一个热门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第一。究其原因,是黄子韬在直播中透露自己正在尝试生产卫生巾,他义愤填膺地表示,实在看不下去那些赚卫生巾黑心钱的人,觉得他们的行为太恶心了。
玩转流量背后的行业危机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多个知名品牌的卫生巾、纸尿裤残次料被翻新后进行“二次销售”。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广大用户对卫生巾质量的担忧。暗访画面触目惊心,工人们徒手分拣沾满污渍的卫生巾,甚至连烟头、口罩都混入原料中进行粉碎加工,而这些经过处理的原料最终以3000元/吨的价格转售。事发后,相关企业的股价遭受重挫,深交所、上交所更是连夜向涉事企业发出关注函。
实际上,央视此次曝光所卷起的风暴,不过是卫生巾行业危机的延续。早在2024年11月,国内多个品牌就被曝出卫生巾尺寸“集体缩水”、执行标准混乱、ph值超标以及使用黑心棉等问题。当时,消费者们就愤怒地斥责:“连基本诚信都做不到”。
图源:网络
雷军的“听劝”与卫生巾的抉择
针对黄子韬做卫生巾的“许愿”,雷军这次罕见地没有“听劝”。截至目前,他还没有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要知道,“听劝”可是雷军和小米这几年新贴上的标签。
曾经有用户给雷军提出想法,希望推出一款分区洗的洗衣机,既能洗普通衣物,又有专门洗内衣的小桶。小米积极回应了这个需求,推出了米家双区洗双洗烘洗衣机。这款洗衣机双筒可同洗、同烘,内衣和外衣能同时洗涤,一经推出便获得了用户的好评,其预约量在短时间内就突破了1.5万+。
雷军不做卫生巾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有人调侃雷军做卫生巾有产地优势,他老家仙桃的支柱产业就是非织造布,做卫生巾还能回馈家乡。但正如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对包括笔者在内的业界人士表示的那样,不能只从商业角度来思考判断,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意,而是一份社会责任,是一份信任。
正如很多网友对小米的评价:如果你在选择一个产品的品牌时犹豫不决,那就闭眼选小米,小米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不会让你踩雷。然而,小米生产卫生巾等产品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凭借雷军的IP流量以及小米生态中日益增多的女性用户,该产品能够快速打开市场;但另一方面,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而翻车,就会成为小米品牌的“负资产”。雷军心里很清楚,这个“女性贴身卫生用品”对小米而言,利弊究竟在哪里。
卫生巾生意的哄抢热潮
雷军不想做卫生巾,可小米生态链(主要包括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等)未必不想涉足。如果小米进军卫生巾产业,该产品大概率会被划分到这个业务板块中。
3月7日,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发文:“提前祝广大女性朋友节日快乐,有什么女性产品想让我们做的吗?卫生巾真的做不了,大家可以许愿家用电器类产品。”
图源:微博
很快,陈波的这条回应微博就被删除了。紧接着,天眼查显示,小米公司此前已取得的“小米”商标中,包含消毒湿巾、救急包、卫生护垫、医用眼罩等商品服务。这不禁让人猜测,莫非小米已经在暗中布局卫生巾市场了?对小米生态链而言,卫生巾产业这块蛋糕的吸引力不可小觑。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央视曝光的涉事企业稳健医疗在今年1月曾经介绍,中国卫生巾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头部品牌可做到几十亿(元)规模。与之对比,根据2024年财报,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全年收入达人民币1041亿元。
在小米还没有明确表态之前,已经有不少人盯上了这个与小米相关的“关联生意”。其中不乏一些投机者盯上了相关注册商标,比如成都一家公司在去年9月曾申请“小米卫生巾”商标。还有不少公司或自然人申请注册“雷巾”、“小米舒七”等商标。
除此之外,雷军的“好兄弟”陈年在近段时间表态,有意进军卫生巾市场,还称“很快就会上市”。海尔总裁周云杰在与雷军合照意外走红后,开通社交账号,就有网友喊话:“海尔做一款卫生巾品牌。”
消费者四处“许愿”,将希望寄托在这些当红的知名品牌身上,这反映出的正是对传统卫生巾品牌的“信任焦虑”,甚至是信任崩塌。过去几年间,在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卫生巾市场的情况下,本土品牌只能通过渠道下沉、低价来抢夺市场份额。即便产品质量问题不断,但为了牟取暴利,加上行业标准过低,监管不严,依然催生出了灰色产业链。实际上,卫生巾行业的高毛利依然超出常人想象,公开资料显示,多家卫生巾品牌的毛利率已超过50%。
黄子韬跨界,能否成为行业“鲶鱼”?
目前来看,黄子韬跨界造卫生巾,比雷军快了一步,做了雷军还没有做的事。如果黄子韬真能按照所承诺的标准生产卫生巾,也未必不能成为行业的一条“鲶鱼”,搅动整个产业。
一方面,他凭借个人流量和知名度,拉高了公众对卫生巾行业的期待和关注,给传统卫生巾品牌敲响了一记警钟,甚至有可能改写市场格局;另一方面,他和小米等行业外公司跨界而来,可以让卫生巾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督促已有的卫生巾品牌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希望黄子韬不是在炒作,他能够和小米等企业一起,成为这个市场的“良币”,切实保障消费者、女性消费者的利益,成为卫生巾行业洗牌的起点。
本文聚焦黄子韬尝试生产卫生巾事件,结合央视“3·15”晚会对卫生巾行业问题的曝光,分析了雷军及小米在该业务上的态度和考量,以及小米生态链可能的布局。同时指出众多企业和个人对卫生巾市场的关注,反映出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的信任危机。最后认为黄子韬若能按承诺生产,有望成为行业“鲶鱼”,推动行业洗牌。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