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包括被认定为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以及为促进均衡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如推出“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实施初中强校工程、推动教师流动、发展学区集团和新优质学校等,最后提及上海将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
在教育发展的征程中,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24年,黄浦等6个区就已被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而就在日前,教育部正式发文,认定浦东等10个区也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上海市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省级行政区。
一直以来,上海都将义务教育发展视为重中之重。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深刻明白,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为城市的未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此,上海不断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致力于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通过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上海期望用一流的教育成就一流的城市,更为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学生读书活动一角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可谓是多措并举。首先,上海推出了三轮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中心城区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精准托管和互助项目,像温暖的阳光一样,洒向了近200所郊区学校,让郊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其次,在初中教育方面,2018年,上海精心遴选了128所“家门口”的普通公办初中,将其确定为首批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到了2023年,又启动了第二轮强校工程,覆盖范围扩大到79所初中,进一步提升初中教育的整体质量。此外,在教师资源的调配方面,2021 – 2024年期间,全市新评选出的346名“两特一正”教师(也就是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到了乡村学校或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占新评选教师总数的33%。这种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目前,上海的学区集团发展态势良好,总数已经达到307个。其中,各区认定的紧密型学区集团占比接近50%。这种紧密型的学区集团模式,能够更好地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全市还大力实施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战略,专门出台了《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这一计划就像是一座灯塔,为新时代家门口好学校的建设树立了标杆。截至目前,市级新优质项目学校已经达到163所,相较于2022年增加了69所,而且增量重点向相对薄弱地区倾斜,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上海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通过这些努力,上海希望让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省份的情况,阐述了上海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采取的多种措施,包括资源调配、学校发展计划等。上海在义务教育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提升了本市的教育水平,也为全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上海将持续发力,朝着教育强市的目标前进。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