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波音公司当前的航天困境,详细介绍了其载人飞船“星际客机”存在技术问题、成本超支,SLS火箭项目面临被取消风险,联合发射联盟也可能出售等情况,还提及了波音整体业务面临的诸多困境。
近年来,波音公司在航天领域可谓是问题频出,困境不断加剧。从载人飞船故障频发,到SLS火箭项目可能被取消,波音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之路充满了坎坷。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3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在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成功溅落。飞船上搭载着4名宇航员,其中有两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因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故障而滞留国际空间站长达超过9个月的美国宇航员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至此,这两位宇航员终于结束了这场意外的太空“加班”之旅,顺利返回地球。
这两位美国宇航员原本计划进行为期8天的“出差”任务,却因为波音载人飞船的故障,在太空中度过了漫长的9个月。这一事件背后,不仅深刻反映了美国政治因素对航天员个人的影响,更折射出了波音公司近年来在航天领域面临的重重困境。
由于“星际客机”飞船存在技术问题,它还需要进行一次无人飞行,以此来验证其可靠性。对于波音公司来说,两名宇航员能够安全回到地球,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倘若因为波音飞船的问题导致宇航员出现意外,那对波音公司的打击无疑将是灾难性的,会让本就艰难的局面雪上加霜。
波音正寻求出售航天业务
尽管宇航员安全归来让波音公司暂时松了一口气,但“星际客机”飞船却依然是波音的一块心病。曾经备受期待的“星际客机”,如今已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在当前的环境下,它更像是波音的一个沉重累赘,波音自然希望能够甩掉这个包袱。然而,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计划,“星际客机”飞船还必须进行一次无人飞行,在确认没问题后才能正式投入载人运营。这是因为美国宇航局已经为相关合同支付了费用,不想让前期的投入打水漂。
在“星际客机”飞船竞标成功之前,波音公司与美国宇航局签署的合同采用的是“报销制度”,即美国宇航局会为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额外费用买单。但“星际客机”飞船采用的是定价合同,宇航局仅提供合同里规定的42亿美元。如果遇到项目超支、延期或无法完成的情况,波音公司就需要自掏腰包。由于项目拖延,该飞船的成本已经超支约15亿美元,后续的无人飞行还需要额外投入资金,这些超支部分都得由波音自己承担。因此,“星际客机”飞船已经成为了一笔赔本买卖。
除了“星际客机”飞船,波音的另一个航天重磅项目——SLS火箭的处境也十分艰难,面临着项目被取消的风险。SLS火箭作为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核心项目,其升级后的型号最大运载能力约130吨,承担着“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中将航天员、物资等重要人员和设备送往月球的重任。然而,该项目一直被超支、拖延等问题所困扰。特别是在SpaceX公司的“星舰”火箭不断取得技术突破的背景下,SLS火箭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SLS火箭原计划在2016年首飞,但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首飞时间屡屡推迟,直到2022年才首次发射成功。美国政府问责局(GAO)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对美国宇航局的SLS计划进行了严厉批评。报告指出,该计划在推进过程中缺乏透明度,成本已经超出预算60亿美元。与GAO交谈的NASA官员也承认,目前的成本水平使SLS计划变得不可持续且负担不起。
可以说,SLS火箭正面临着被取消的风险。据悉,SLS每次发射的成本高达22亿美元,而SpaceX宣称“星舰”单次发射成本可能降至5000万美元以下,两者差距之大令人咋舌。据媒体报道,目前美国白宫、美国宇航局高层和商业航天人士正围绕着SLS重型火箭、“猎户座”载人飞船乃至“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未来命运展开激烈争论。以马斯克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人士要求彻底取消SLS重型火箭,而美国宇航局高层则希望使用SLS重型火箭完成“阿尔忒弥斯 – 2”载人绕月任务和“阿尔忒弥斯 – 3”载人登月任务,因为波音公司已经接单制造这两枚重型火箭。
此外,曾经在美国发射市场呼风唤雨的联合发射联盟(ULA)也可能被迫“嫁人”。ULA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公司在2006年联合组建的,凭借其垄断地位,从2006年至2015年,大量美国国内发射合同尤其是国防载荷基本都被ULA纳入囊中。但随着SpaceX公司凭借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火箭的出现,近一半的国防订单被SpaceX公司“抢走”。
而且,ULA新研制的“火神”火箭竞争力也不强,第二次发射还出现了固体火箭爆炸的事故。在扩大“火神”火箭的生产规模和提高发射率以满足商业需求和履行自身与美国太空军之间的合同义务方面,ULA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去年8月,据媒体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商谈将它们的火箭发射合资企业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出售给山脉航天公司,估值约为20亿至30亿美元。
连年的亏损让波音公司不得不采取“断臂求生”的策略,开始考虑出售旗下的航天业务。2024年,波音公司的“国防、太空与安全”部门的营收为239.18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36%,但亏损却高达54.13亿美元。在持续巨亏的压力下,2024年11月,波音宣布出售航天业务,以集中资源于更盈利的商用飞机和防务市场。根据媒体报道,波音将出售国际空间站、联合发射联盟的股份、导航公司等部门的航天业务,以减少亏损。波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奥特伯格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波音必须修复破碎的文化,缩小自身规模,提高执行力。
波音公司航天业务接下来的命运如何,时间会很快给出答案。但目前来看,波音的困境依然在持续。由于安全事故频发,波音客机订单数量大幅下滑;在防务领域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下滑;股价持续下跌;工人罢工更是拖后了既定生产计划。标准普尔表示正考虑将波音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穆迪也表示考虑采取类似举措,惠誉同样强调波音经营风险增加。
本文详细阐述了波音公司在航天领域面临的诸多困境,包括载人飞船“星际客机”技术问题与成本超支、SLS火箭项目面临取消风险、联合发射联盟可能出售等情况。同时,也提及了波音整体业务面临的客机订单下滑、防务竞争力下降、股价下跌等问题。在连年亏损的压力下,波音决定出售航天业务以集中资源。波音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其能否走出困境仍有待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