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冠军、短道速滑大满贯得主范可新的辉煌经历。她年少成名,多次征战冬奥会终在北京圆梦,还带领队友在哈尔滨亚冬会夺冠。如今她就职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担任副教授,与师生交流互动,分享体育精神,激励学子追求卓越。
她,是中国短道速滑领域的璀璨明星。17岁首次登上世锦赛舞台,便一举夺冠,之后成为500米项目令人瞩目的“五冠王”。她三次代表国家出征冬奥会,终于在北京冬奥会实现首金梦想。在不久前的哈尔滨亚冬会上,她又带领队友斩获3000米接力冠军。她就是范可新,这位冬奥冠军、短道速滑大满贯得主,如今已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的副教授。
3月19日,范可新参与了“冠军来了”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她与师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她生动地分享着自己一路“破冰”的故事,那些青春岁月都深深地镌刻在了冰场上。她以自身的冠军精神,引领和激励着学子们心怀梦想,勇敢地追求卓越,在人生的道路上踏浪前行。
画面中,范可新(左二)正在进行滑冰教学示范。
年少成名,17岁首夺世界冠军
范可新出生在有着“奥运冠军之城”美誉的七台河市。2003年,她开启了自己的短道速滑之路,这一滑,就是二十多个春秋。为了不耽误学业,她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训练。她曾说:“我特别喜欢站在冰场上的感觉,既然做出了选择,我就要坚持走下去。”
2010年,年仅17岁的范可新进入了国家队。几个月后的短道速滑世锦赛上,她一鸣惊人。初次登上国际大赛舞台,她不仅收获了女子500米金牌,还和队友一起夺得3000米接力冠军。在随后的几年里,她更是完成了世锦赛500米项目“五冠王”的伟大壮举。
2014年世界杯盐湖城站,范可新以42秒504的优异成绩,打破了由王濛保持多年的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项目世界纪录,成为了短道速滑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3次征战冬奥会,在北京圆梦
对于短道速滑运动员而言,冬奥会无疑是他们心中最大的舞台。在多次斩获世界杯、世锦赛冠军后,范可新将目标锁定在了冬奥会的最高领奖台。
2014年索契冬奥会,首次参赛的范可新在自己最具优势的500米项目中遭遇失利,最终只获得了1000米项目银牌。2018年平昌冬奥会备战期间,她训练更加刻苦,然而却遗憾无缘领奖台。
索契和平昌的失利并没有打倒范可新,反而让她越挫越勇。2022年北京冬奥会,她在家门口代表国家出战。在首次设立的男女混合2000米接力决赛中,她克服了腰伤的困扰,与队友携手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同时也收获了个人的首枚冬奥会金牌。
从当年大家口中的“小范”,到如今备受尊敬的“范姐”。在今年2月举行的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比赛中,31岁的范可新带领队友赢得了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比赛结束后,她深情地亲吻了冰面,说道:“这是我的最后一次亚冬会,希望中国短道速滑越来越好。”年轻的队友们也表示:“有范姐在,大家才有主心骨,她就是我们的底气。”
与师生互动,书写新的热血故事
“现场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短道速滑大满贯都包括啥?”“北京冬奥会接力比赛中,我感觉自己老有劲了,就是往前冲……”活动现场,范可新不时与师生们进行互动交流,整个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
范可新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她对体育精神的深刻感悟:“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有一种赢不只是为自己而赢,这就是团队的重要性。体育精神是伴随一生的修行,希望大家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永不言败,书写属于自己的热血故事。”她积极号召更多的学子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练就健康的体魄,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状态去面对人生路上的挑战。
在分享完自己“冰上尖刀”的精彩故事后,范可新还为学子们进行了滑冰教学示范。她专业且幽默的讲解,让现场的学子们不禁发出赞叹声和欢笑声。
交流过程中,范可新感谢大家对短道速滑的喜爱以及对自己的祝福。她勉励学子们要树立人生的目标,坚定心中的信念,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哈工大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成就更好的自己。
本文介绍了冬奥冠军范可新辉煌的运动生涯,从年少成名到多次征战冬奥会圆梦,再到在亚冬会带领队友夺冠。她如今就职哈工大,与师生互动交流,分享体育精神,激励学子追求梦想、挑战自我,展现了她在赛场之外对育人事业的积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