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俐呼吁戏剧与科技结合,为青少年文化传承赋能,冯俐谈儿童剧创作:融合科技,触动孩子心灵

本文围绕全国政协委员冯俐在儿童戏剧领域的见解与实践展开。介绍了她对儿童戏剧教育意义的重视,探讨了戏剧创作的方向,如对红色题材的深入理解和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同时,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她鼓励戏剧创作者积极拥抱科技,还强调了文化艺术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

冯俐呼吁戏剧与科技结合,为青少年文化传承赋能,冯俐谈儿童剧创作:融合科技,触动孩子心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制作节目期间,冯俐(左三)与孩子们一同分享《猫神在故宫》里的传统文化知识。(受访者供图)

探寻戏剧与孩子心灵沟通的契合点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履职的过程中,冯俐始终将目光聚焦于儿童戏剧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她怀揣着一份热忱,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为孩子们呈上一份丰富且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助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汲取知识、塑造品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在创作方面进行了诸多深入的调研,尤其聚焦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题材以及革命历史题材”。在调研过程中,她有着深刻的感悟。她认识到,革命历史剧的创作绝非简单地复制历史符号,而是需要创作者深入地去理解那段历史背后的精神内涵。“红色题材戏剧不仅仅是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它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传承。要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这些历史,领悟其中的真谛,就必须找到最贴合他们认知和兴趣的表达方式。”冯俐坚定地说道。

今年年初,一部爆火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进入了冯俐的视野。这部作品让她看到了传统文化创新性表达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类成功的案例为我们儿童剧创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无论采用何种艺术形式,创作者都需要深入研究创作对象,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并且,技术层面也要过硬,这样才能将创意完美地转化为舞台或电影形象。”冯俐分析道。

冯俐还着重强调:“无论是传统戏剧还是现代电影,抓住人的情感表达,深入理解创作对象、理解孩子,这都是创作者必须直面的核心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创作出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

激励戏剧创作者拥抱科技浪潮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冯俐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她指出:“受到AI影响最大的行业,涵盖了教育和文化艺术等领域。我们应当以严肃、慎重且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如何和孩子们一同面对AI,如何借助AI创造属于人类的文化和艺术。”

她明确表示:“从我的信念出发,人类的情感跟AI的情感必然存在区别。AI虽然能够快速模仿文风,但本质上还仅仅是模仿和拼接,缺乏人类情感的深度和温度。”

与此同时,冯俐积极鼓励戏剧创作者勇敢地去拥抱科技。“我们可以合理利用AI工具辅助日常写作,节省精力,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部分。戏剧创作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而这恰恰是AI无法取代的。”

“艺术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富有情感的、具体可感的,而不是空泛的概念。”冯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她还透露,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她将重点聚焦于戏剧创作、文化传播和教育创新这几个关键领域。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理念、文化思想表现出高度的认同,他们正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以文化艺术等方式进行‘浸润式育人’,对于涵养和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冯俐充满信心地展望道。

本文围绕全国政协委员冯俐在儿童戏剧领域的观点与举措展开。她重视儿童戏剧教育意义,强调红色题材创作要深入理解历史内涵,推崇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面对AI发展,鼓励创作者利用科技辅助创作,坚守情感表达核心。同时指出文化艺术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为儿童戏剧发展和文化传承指明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77.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