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广东水治理交出亮眼答卷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介绍了广东在水生态建设方面的多项成果,包括幸福河湖建设、水经济发展以及水资源配置骨干网构建等情况,展现了广东在水治理领域的积极作为和显著成效。

3月22日,迎来了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而3月22日至28日则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处获悉,截至目前,广东在碧道建设方面成绩斐然,累计建成碧道已达7209公里。不仅如此,今年广东更是定下目标,要建设100条以上省级幸福河湖,并且已经谋划储备了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

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广东水治理交出亮眼答卷

■广州南沙灵山岛绿道。新快报记者龚吉林/摄

在幸福河湖建设上,广东有着明确且长远的规划。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广东已经高质量建成了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南岗河以及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莲阳河。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加快推进派潭河、大水桥河、大南河等第三批幸福河湖的建设工作。

2024年,广东出台了关于打造绿美碧带和幸福河湖建设的总河长令,积极开展了29条省级幸福河湖建设。根据规划,今年广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100条以上省级幸福河湖,并且力争到2030年,成功建设500条幸福河湖。

在着力打造幸福河湖的进程中,广东也没有忽视对河湖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一方面,通过常态化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将多年沉积的淤泥清除干净,让水流通道更加畅通,从而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组织流域集中清漂行动,及时清理河湖水面的漂浮物,全力守护水生态环境的洁净。此外,广东还注重挖掘河湖文化内涵,打造生态优美的河湖景观,以此来发展水经济产业,实现河湖治理与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

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广东积极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整治行动以及“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同时,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常态化开展水塘河道清淤,这些举措使得河湖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载体。截至目前,广东已累计建成碧道7209公里。

近年来,广东以幸福河湖建设为基石,大力推进“河湖 + 水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探寻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值得一提的是,发展绿色水经济已连续4年被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目前,广东已经顺利完成了“10 + 2”省级水经济试点(即10个试点项目和佛山、江门2个全域试点市)的建设任务,成功打造了一批水上运动、游船游艇、滨水文旅、休闲康养等优质水开发利用多元化业态。

新快报记者从省河长制办公室了解到,自广东水经济试点建设启动以来,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其中,已有13宗项目投入运营,在试点建设期内新增直接就业岗位超过1500个。2024年度,这些项目累计吸引游客2404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8.3亿元。

今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提到“保障我国水安全”。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现代化水网建设,一条条跨区域输水渠道穿山越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今年是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60年来,奔腾不息的东江水滋养着粤港澳大湾区沿线民众和广大香港同胞。据统计,东深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达671亿立方米,其中对香港供水300亿立方米,占香港淡水总用量近八成,这一供水量相当于两个多新丰江水库。

如今,广东“改造山河”的壮举仍在继续。在粤西,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掀起建设高潮;在粤东,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建设不断迎来新进展;在珠三角东部地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已为千家万户送上量沛质优的西江水。

根据广东省“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未来广东将通过跨流域调水筑起全省水网“大动脉”,构建“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该骨干网将覆盖全省16个地级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万人,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本文围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全面介绍了广东在水生态建设方面的成果与规划。从幸福河湖建设到水经济发展,再到水资源配置骨干网构建,广东在水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未来,随着各项规划的逐步实施,广东的水生态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841.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