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带领读者走进春天的寿光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先描绘了园区的自然景色,接着介绍了由河滩改造而成的弥水清风主题公园,详细讲述了公园内“三圣”文化浮雕的故事,还介绍了弥河流域涌现的历史人物,展现了寿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灿烂的历史文化。
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我来到了寿光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微风轻柔地抚摸着大地,明艳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那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我沿着弥河西岸那平坦而又宁静的步道缓缓前行。当我穿过张建桥底的那一刻,眼前突然豁然开朗。仿佛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被瞬间打开,视野一下子变得无比宽广,心境也随之变得愉悦起来,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里是河岸与堤坝之间的河滩地带。二十多年前,这里建设了具有异域风情的欧洲村。但由于弥河行洪安全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需要,近年来对这里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如今它已摇身一变,成为了弥水清风主题公园。这座公园就像是从寿光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精心撷取的一朵朵闪光的浪花,将寿光的历史文化精华毫无保留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刚走进公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矗立在石碑南侧的“三圣”文化浮雕。最西边的是“仓颉造字,启民以智”主题浮雕。在这精美的浮雕中,融合了黄帝、仓颉以及水草、鸟兽、文字等诸多元素。黄帝的史官仓颉,披发长须,四目炯炯有神,他手持造字工具,专注地观天象、察山川及鸟兽之迹,然后仿其形象创造文字,彻底消除了结绳记事的弊端,为华夏文明开创了坚实的基础,因而被尊奉为“文祖”。在寿光的历史上,有仓颉墓、启秘亭、仓颉双井等众多与仓颉相关的遗迹。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字创造者,寿光主城区现称圣城街道,并且还建有“仓圣公园”“仓颉书院”“仓颉汉字艺术馆”“文圣书房”等。2021年,“仓颉造字的传说”更是入选了省级非遗名录。
往东则是“夙沙煮海,惠民以利”主题浮雕。浮雕生动地再现了夙沙氏手持工具,带领人们“煮海为盐”的热闹场景。夙沙氏是居住在山东沿海的夙沙部落首领,因为他最早发明了“煮海为盐”的方法,被尊为“盐圣”,是世界海盐生产的创始人。千百年来,寿光一直引领着全国海盐产业的发展方向,被命名为“中国海盐之都”,“寿光卤水制盐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群更是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沿着甬路东行数步,北侧是“农圣著书,安民以术”主题浮雕。浮雕的正中是农圣贾思勰伏案著述《齐民要术》的画面,他神情专注,仿佛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两侧则描绘了寿光人民收获粮果蔬菜、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欢欣场景,展现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浮雕左侧镌刻着这样的文字:贾思勰,寿光人,北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曾任高阳郡太守。他知识渊博,所著《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对后世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寿光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三圣”,还英才辈出,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弥河流域曾涌现出一大批历史人物,有社稷重臣,也有文苑精英,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彰显出寿光深厚的人文底蕴、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乡土风情。
我沿着步道向南走去,与静静流淌的弥河逆向而行。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岁月的长河,转换了历史的时空。在世事变迁的烟云中,我仿佛与一位位先贤大儒邂逅于弥水之滨,与他们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感觉既恍如隔世,又触手可及。
我看到的第一组寿光历史人物塑像,南北两人,一立一坐。南边站立的是公孙弘,只见他巍然挺立,手持笏板,一副进言奏事的庄重样子。公孙弘,字季,齐地淄川国(今寿光)人。他从一介布衣封侯,官拜丞相,是西汉时期的名臣。他一生清廉节俭,成为当时百官的典范。北边坐着的是徐干,他左手持竹简,铺展在胸前,右手握笔,正静气凝思,仿佛下一刻就会文思泉涌。徐干字伟长,三国时期北海郡(今寿光)人,是“建安七子”之一。曹丕评价徐干“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往南再看第二组人物,北面这位身佩长剑、挥舞右臂之士,正远眺弥河,目光炯炯有神,他正是名相王猛,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寿光)人。东晋十六国时,他担任前秦丞相,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南面是刘珝,字叔温,明代寿光县阳河里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他官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后世称为“刘阁老”。他一生倡行仁政,持廉秉公,还曾上疏皇帝斥奸佞亲贤臣,选拔官员注重贤能品德。
接下来还有两组人物,一组为魏琯与赵鉴,一组为董思恭与李封,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望着那清澈见底的河水,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果这些先贤能够穿越历史的烟云,现身弥河之滨,凭栏临风,目睹今日之弥水胜境、菜乡盛景,他们该会生发怎样的感慨呢?
本文通过描绘春天寿光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美景,介绍弥水清风主题公园内的“三圣”文化浮雕以及弥河流域的历史人物,展现了寿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才辈出的景象,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寿光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