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于3月22日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正式投入运营,介绍了该系统的三大全球首创技术、投运后的成效以及其成功落地的重要意义。
3月22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正式开启了它的运营之旅。这一系统可不简单,它凭借先进的智能调车技术,成功达成了煤炭列车的精准停靠以及翻车作业。这一成就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在重载铁路智能化的广阔领域中,又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宛如一股强劲的创新动能,为“交通强国”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向着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迈进。
这套智能调车系统拥有着令人瞩目的三大全球首创技术。其一,是基于“云脑”的路港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这个平台就像是一个强大的中枢神经,它成功打通车、港、船之间的数据壁垒,让原本相对独立的数据实现了全链条的自动化衔接。在它的助力下,人工操作减少了18000多次,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其二,基于5G + 北斗的调车自动驾驶“云控”技术。借助这一技术,系统实现了厘米级的精准定位与毫秒级的快速传输,使得列车作业时间压缩了20%,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其三,基于5G + AI的路港协同作业“云防”安全技术。该技术将传统的人工巡检升级为智能联锁,把安全风险降低了90%,为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驾护航。
自系统投运之后,黄骅港站的各项作业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调车计划自动编制率达到了85%,进路智能排列率超过了95%,车调联控自动化水平更是高达99%。更为可观的是,年运能提升了1056万吨,这相当于多保障了260万户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为能源的稳定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骅港站智能调车系统的成功落地,无疑是朔黄铁路在智慧重载运输领域的又一座闪耀的里程碑。这套系统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良好条件,一旦全面推广,将有效提升我国重载铁路智能管控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出央企应有的力量。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投运,阐述了其三大全球首创技术,展示了系统投运后带来的作业指标提升和运能增长等成效,强调了该系统成功落地对我国重载铁路智能化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