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芙在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的讲话展开,阐述了她对中国从低成本制造业基地发展成为科学技术和创新全球领导者这一转变的看法,分析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因素,列举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诸多成就,并指出中国发展的重要经验。
在3月23日于北京举办的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芙发表了引人瞩目的观点。她表示,中国从曾经的低成本制造业基地成功转型为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全球领导者,这一巨大转变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绝非偶然现象。
罗塞芙在演讲中详细剖析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她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是由战略规划、前瞻性政策、持续的公共投资以及有能力且积极主动的领导层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发展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中国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这种坚定的信念深刻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领导人的发展愿景。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成就,罗塞芙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和事实。2024年,中国的研发投入超过了3.6万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约为5000亿。中国的发展规划始终聚焦于提升工业产能、促进创新以及增强全球竞争力。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中国占据着领先地位,并且培养出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
罗塞芙特别提到,如今的中国在众多领域都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取得了快速突破。以人工智能为例,中国早在2017年就启动了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2024年又推出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像DeepSeek这样的中国公司正在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以更具成本效益和开源的方式参与全球竞争。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有望改变高科技行业的格局,也将对传统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罗塞芙指出,中国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一项重要经验:平衡高效的市场和运转良好的政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基石。深度的结构性改革能够使经济更具生产力、包容性和弹性,而良好的政府治理则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个现代化且有能力的国家必须积极引导这一发展进程。
本文通过罗塞芙在论坛上的讲话,展现了中国从制造业基地到科技创新全球领导者的转变,分析了推动转型的因素,列举了科技成就,强调了市场与政府平衡以及结构性改革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凸显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