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功研发出第三代太阳能自建聚光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核心技术、社会效益、战略合作情况、团队发展历程以及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展现了青年团队在“双碳”目标下的创新担当。
近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功研发出了第三代太阳能自建聚光系统。该系统以“高效钙钛矿材料”和“混合式智能追光算法”作为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光伏系统长期存在的转化效率低、适用场景有限等棘手问题。目前,这个极具潜力的项目已经与多家新能源企业以及房车制造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并且报名参加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待投入市场后,它将为房车自驾、野外作业等场景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追光效率与材料突破
团队精心设计的太阳能聚光系统,巧妙地融合了光电追踪与极目追踪技术。它通过获取GPS时间参数和光照强度数据,再结合自主研发的混合式智能追光算法,能够实时、精准地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从而实现对光照的最大化吸收。同时,系统采用了高效钙钛矿材料,这种材料的光电转化效率相比传统晶硅材料提升了30%以上,而且即使在弱光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性能。此外,系统采用的折叠式结构和低功耗驱动设计,让产品在运输、安装与维护方面都更加便捷,显著降低了使用成本。
社会效益:节能减排与就业带动
统计数据显示,传统房车发电机每发1度电就需要消耗0.374升燃油,同时会排放0.89千克二氧化碳。而该太阳能系统则能够实现零燃油消耗与零碳排放,单台设备每年大约可减少1.2吨二氧化碳排放。不仅如此,该项目通过产业链联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已经直接提供了15个岗位,间接带动了40人就业。随着未来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可提供超过100个优质岗位,有力地助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战略合作:产业链协同创新
为了加速技术落地和市场推广,团队积极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
在产业链上游,团队与内蒙古展辉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中环新能源等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优化光伏组件的生产工艺,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
在产业链下游,团队同国内知名房车制造商“拓野房车”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其新款车型定制太阳能供电系统。
在技术研发方面,团队携手高校科研团队及新能源科技公司,共同致力于开发下一代钙钛矿 – 晶硅叠层电池,进一步提升转化效率。
项目负责人郭锦峰表示:“合作企业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持,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联动,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生态链。”
团队故事:从校园实践到行业突破
该项目团队成立于2021年,团队成员均来自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在项目初期,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呼和浩特市中环新能源公司,结合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将目标精准锁定于太阳能房车领域。在三年的时间里,团队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支持下,完成了三代产品的迭代升级,并且申请了“双轴太阳能自动追光装置”等专利。成员吴亚轩表示:“我们不仅追求技术上的突破,更希望让绿色能源能够惠及更多的户外场景。”
政策与市场双驱动,前景广阔
该项目高度契合国家《智能化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 – 2025年)》的要求,得到了地方政府与院校的重点支持。据市场调研显示,国内房车保有量年均增长超过24%,自驾游人群已经突破56亿人次,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团队计划通过短视频推广、校企合作等方式加速市场渗透,并且进一步将业务拓展至农业、交通等领域。
这支年轻的团队用技术创新充分诠释了“双碳”目标下的青年担当。随着第三代产品的成功落地以及多方合作的持续推进,太阳能自建聚光系统很有可能成为绿色出行与野外作业的标配,为我国能源转型注入全新的活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努力推动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研发的第三代太阳能自建聚光系统,凭借技术创新解决了传统光伏系统的问题,带来显著社会效益,通过多方合作加速落地推广,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下前景广阔,展现了青年团队在能源转型中的担当与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