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赛隆药业的业绩困境,详细阐述了其从预盈到巨亏的业绩变脸情况,回顾了公司五年亏四年的历史,分析了业绩下修的原因,还探讨了公司主营药品业务下滑、核心产品缺失等问题,以及跨界寻求增量的现状,揭示了其面临的退市风险。
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赛隆药业遭遇了业绩的“滑铁卢”,退市的警报已然拉响。
3月17日,赛隆药业(002898.SH)一开盘便陷入一字跌停的困境。消息面上,赛隆药业此前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这一公告如同重磅炸弹,震惊了市场。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年度归母净亏损在2000万元至4000万元之间,与去年相比,降幅高达189.46%至278.92%。
然而,更早之前,赛隆药业发布的可是预盈公告,当时预计2024年能够实现归母净利润510万元至710万元。从预盈到巨亏,如此巨大的业绩反差,实在令人咋舌。
2024年不仅盈利化为泡影,反而陷入亏损泥潭。公司预计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中最低值为负值,并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在今年4月25日披露年报后,公司股票可能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也就是股票简称前会冠以“*ST”字样。
回顾赛隆药业的业绩历史,可谓是“五年亏四年”,下修业绩的情况惊人相似。
仅仅在利润转正一年后,赛隆药业又再度陷入亏损的深渊。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别录得亏损6722.19万元、2334.14万元、3731.23万元。到了2023年,公司使出浑身解数,一方面在主业上努力扩大收入,另一方面大幅缩减开支,甚至卖掉了一部分房产。终于,在当年实现了归母净利润953.37万元。
2023年,赛隆药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58%,达到3.11亿元,这是公司自2019年以来的最高营收水平,也是近五年来唯一一个营收超过3亿元的年份。在这一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2.10%,降至5715.03万元,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公司在当年10月宣称将出售48套房产,年报显示,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1196.96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归母净利润转正。然而,若以扣非利润来看,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并且自2020年以来,赛隆药业持续亏损。
如今,公司又重新走上了全面亏损的道路。
从最新预告的亏损数据以及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第四季度成为了赛隆药业2024年集中亏损的季度。2024年前9个月,公司录得归母净亏损369.30万元,这意味着第四季度的亏损金额在1630.7万元至3630.7万元之间。而按照公司的第一版盈利公告,其在2024年本应实现879.3万元至1079.3万元的利润。
那么,第四季度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对于下修利润的原因,赛隆药业指出了两点。
其一,公司与年审会计师深入沟通后,结合公司业务实际情况,对部分销售收入确认进行了再次分析。基于谨慎性原则,部分收入在当期不予确认,预计会减少收入约3963.25万元,减少毛利约3395.71万元。
其二,公司针对部分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预计将补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至450万元。
从常规分析来看,对于“部分收入期内不予确认”,不排除可能存在经销商退货风险、药品质量问题、未按时验收等情况。而对于“补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已经不是赛隆药业首次出现这一问题。
2023年1月,赛隆药业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亏损1500万元至2500万元。然而,到了2023年4月,公司再次发布业绩修正公告,预计公司亏损3500万元至4600万元。彼时的修正公告称,增加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约600万元、调增当期收入对应的成本费用约200万元、补提资产减值损失约400万元。
最终,赛隆药业2022年经审计净利润为亏损3731.23万元。由于与其首度发布的业绩预告差异较大,深交所曾在2023年7月6日向赛隆药业下发监管函。
话说回来,如果赛隆药业想要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就必须在2025年实现净利润全面转正,并且确保扣除后的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但对于扣非利润连亏5年、营收长期在3亿元下方的赛隆药业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着实不小。
作为靠“卖药”赚钱的赛隆药业,究竟怎么了呢?
赛隆药业主营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药品销售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创收2.94亿元、1.43亿元,各自占总营收比重为94.79%、91.48%。
然而,这一扛起公司营收大旗的业务却出现了下滑的态势。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5.92%。2021年至2023年,其药品销售业务的增速分别为109.05%、12.10%、14.44%。
截至2024年6月末,赛隆药业主要生产、销售及拥有生产批文的原料药品种有13个,制剂品种有17个,其中11个品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16个品种进入医保。赛隆药业获批的原料药品种比2023年多3款,制剂品种减少1款。
从历年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在2020年至2023年,占公司营收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产品分别有4款、4款、5款、2款,能够扛起营收大旗的核心产品越来越少。
曾经收入占比较高的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神经节苷脂原料药、注射用脑蛋白粉针、阿加曲班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都已退出收入比重超10%的产品行列。到了2023年,仅剩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替加环素两款抗生素产品在支撑着公司的营收。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原研药来自吉利德科学,新华制药、齐鲁制药、科伦药业等均有仿制药,赛隆药业在这一市场中的份额并不高。注射用替加环素原研药来自辉瑞,也有众多仿制药企参与竞争,包括豪森、浙江海正、福安药业等。在这一仿制药物领域,赛隆药业是新入局者,市场份额同样不高。
要靠着“卖药”求生存,赛隆药业却没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即使在中国仿制药企阵营中,也显得较为平庸。
而纵观赛隆药业的药物管线,“新意”不足,仿制药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其2023年年报中披露的21项重点品种研发进度中,20项为仿制药,仅处于临床Ⅲ阶段的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注射用右兰索拉唑为改良新药。
不过,公司正在跨界功能性饮品、医美赛道寻求业务增量。2023年,其饮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1.70%,达到759.66万元,但占比并不高。2024年10月,其研发的传明酸美白祛斑精华液获得国家特殊化妆品认证,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其销售情况。
本文深入剖析了赛隆药业面临的严峻困境,其业绩从预盈到巨亏的变脸令人震惊,五年亏四年的历史也反映出公司经营的不稳定。主营药品业务下滑、核心产品缺失,在仿制药市场竞争力不足,药物管线缺乏新意。尽管公司尝试跨界寻求增量,但目前效果尚不明确。若想摆脱退市风险,赛隆药业需在2025年实现净利润转正且营收达标,这对其而言是巨大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