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聚焦于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动态,阐述了中国为缩小与SpaceX差距所做的努力,包括推动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政府支持私营企业等。文中还对比了中美航天企业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航天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月24日有消息传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其目的明确,一方面是要激发航天领域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则是努力缩小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X公司在航天技术和产业规模上的差距。在这一发展进程中,私营企业的作用愈发凸显,它们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工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助力中国逐步摆脱对西方航天技术的依赖。
今年,中国计划对至少六款可复用火箭进行首次飞行测试。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首个商业发射场已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正积极行动,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注入,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这些私营航天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航天产业技术自主化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将航天产业视为高科技企业自主发展的成功典范,它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几乎没有外部援助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技术突破的能力。如今,这些私营企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航天产业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随着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从半导体到人工智能等众多技术领域,实现自给自足的问题变得愈发紧迫。在今年2月份举行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国领导人着重强调要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私营部门。这一方针如今在航天产业中得到了切实贯彻,当时与会者中就包括卫星制造公司银河航天的负责人。
自2014年中国向私营企业开放航天产业以来,商业航天业务在2024年首次被列入政府年度报告,并被列为优先事项,这足以体现国家对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视。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林肯·海因斯(Lincoln Hines)指出,中国意识到仅依赖国有企业可能难以追赶美国公司的发展步伐。他分析道:“如果中国继续依靠国有企业主导航天产业,虽然能够实现登月或载人航天等宏大目标,但在创新和竞争力方面可能难以与美国相抗衡。”
目前,SpaceX无疑是全球火箭领域的领军者。在2024年,其发射次数占全球轨道发射总量的一半以上。该公司的主力火箭猎鹰9号(Falcon 9)配备了可重复使用助推器,这一技术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使得SpaceX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报价。其中,重复使用次数最多的火箭助推器已完成了26次飞行。
此外,SpaceX在卫星部署和火箭回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它已将超过7000颗星链(Starlink)卫星送入轨道,并于2024年10月成功回收了用于星舰(Starship)发射的巨大火箭助推器。尽管在3月份的最新测试中,该公司失去了飞船,但这并不影响其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咨询公司千域空天创始人兰天翼表示,SpaceX的成功让潜在投资者看到了航天行业的可行性。他指出:“这对于融资环境更为审慎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同时也吸引着跨行业人才纷纷涌入航天赛道。”
曾经主要以军事和科研为主的航天领域,如今在商业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例如,智能手机制造商已开始提供卫星通信服务,苹果iPhone的SOS功能就能在无手机信号覆盖的地区进行紧急呼叫。
在中国,有不少私营企业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方面取得了进展。蓝箭航天是中国领先的私营可重复使用火箭公司之一。2023年,该公司完成了全球首次液氧甲烷推进剂火箭发射,而这一技术后来被SpaceX的星舰所采用。另一家公司东方空间由姚颂创立,他在20多岁时就以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自己的芯片初创公司。
深蓝航天创始人霍亮曾在国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从事火箭制造工作。直到2015年,SpaceX首次成功回收火箭助推器,这一壮举促使他辞职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注于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
如今,深蓝航天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对“星云一号”一级火箭进行回收测试,并拟于2027年开展亚轨道太空旅行,单座票价逾10万美元。霍亮充满信心地表示,中国航天企业有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对SpaceX的技术赶超。
总部位于香港、专注于空间和卫星通信的研究公司Orbital Gateway Consulting创始人布莱恩·库尔西奥(Blaine Curcio)则认为,由于SpaceX本身在不断创新,中国企业赶超的时间可能会更长。此外,他指出中国私营航天公司深知绝大多数政府业务会流向国有企业,因此他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在国际发射市场上,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已开始参与竞争。2024年11月,中科宇航为阿曼发射了一颗遥感卫星,这是其首次执行国际载荷发射任务。库尔西奥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私营航天公司将与SpaceX在发射业务上展开激烈竞争。
从发射数据来看,在SpaceX之后,去年发射次数最多的是中国国有企业中国航天集团,共进行了51次发射,而SpaceX完成了134次发射。不过,目前中国火箭尚未实现可重复使用。同时,中国去年也发生了一些发射失败事故,比如私营公司天兵科技研发的一枚火箭在误发后爆炸并坠落,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损坏了附近房屋。
目前,中国已有至少两家公司与SpaceX的星链卫星业务展开竞争,分别是国网和千帆。其中,千帆获得了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并已与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签署协议,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深蓝航天创始人霍亮将SpaceX视为行业灯塔。他表示:“追赶世界顶尖技术,我们仍需砥砺前行。”
中国正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通过政府支持私营企业、开展可复用火箭首飞等举措,努力缩小与SpaceX的差距。尽管面临发射次数少、火箭未实现可重复使用等挑战,但中国私营航天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有望在2030年前后与SpaceX在发射业务上竞争,不过要实现技术赶超仍需不断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