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工程院技术总监陈彬,介绍了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成果,尤其是“探布无忧 – 布面缺陷智能检测系统”,还阐述了AI质检的优势、发展前景以及海珠区在算法产业发展方面的举措和潜力。
陈彬,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工程院技术总监。
采写丨南都·琶洲π记者 伊晓霞 实习生 陈韵如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陈彬,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工程院技术总监。
你能想象这样一幅场景吗?在偌大的纺织车间里,上百台纺织大圆机正快速且自动地运转着,然而负责管理的人员却只需寥寥数人。这并非虚构的画面,而是真实存在的。一款名为“探布无忧 – 布面缺陷智能检测系统”的产品,早在去年1月就在纺织行业成功落地。截至目前,它已经累计为价值超百亿的布料提供了检测服务。
“探布无忧 – 布面缺陷智能检测系统”的诞生,是陈彬在技术岗位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近年来,他依托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机器人智能交互领域建立了国内首个集大数据平台、AI能力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机器人业务平台于一体的智能交互机器人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同时,他还获得了多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重点参与了面向人车路协同的边缘计算开放系统的研究及应用项目攻关。如今,他担任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讯飞华南研究院”)工程院技术总监,持续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工业场景之中。
AI质检:自动实时检测布面瑕疵,减少次布损失近3000万
陈彬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他先是在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至硕士研究生阶段,随后又攻读了该校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学位。他回忆道:“我在研究生阶段主要研究神经网络相关算法和应用,参加工作后,从底层技术开发入手,从独立的应用系统开始,逐步过渡到不同应用系统的融合,再到大数据的建模和应用,一直紧跟国内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步伐。”2020年,他加入讯飞华南研究院,恰好赶上了人工智能应用的热潮。凭借个人在软件开发和算法研究方面的不断突破,他顺势在算法领域深入钻研。
初入讯飞华南研究院,他率先参与了教育大数据项目。他表示:“该项目对基于全样本、全过程、全景式的元教育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该项目的研究与落地,推动了教育管理、教学创新、个性化学习、教育评价、教育服务等多个方面迈向智能化阶段。
此后,他负责搭建机器人智能交互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打造了一个集大数据平台、AI能力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机器人业务平台于一体的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并在算法应用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实际成果。
近两年来,他将工作重心转向了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探物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由讯飞华南研究院孵化,是一家专注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质检,助力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公司。该公司研发的“探布无忧 – 布面缺陷智能检测系统”,正是陈彬在算法引擎方面取得的落地突破。
陈彬介绍说:“我们的产品能够自动实时检测布面瑕疵,有效解决了人工检测耗时耗力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他举例说明,一般人工检验速度仅为每分钟10 – 20米,而且检测效果受限于人眼的视觉捕捉速度和大脑的判断速度,容易出现误检和漏检的情况。即使是熟练的工人,也只能检测出约60% – 75%的明显疵点。同时,人工检测率还会因工人的疲劳程度和责任程度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检测成功率波动较大。而“探布无忧 – 布面缺陷智能检测系统”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时空联合定位算法,能够7×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疵点检测,并实时停机告警,有效提高了看机效率,降低了次布数量。该系统的过检率低于10%,漏检率低于2%,可有效降低次布损失80%以上。目前,该产品已在500多家纺织企业的过万台设备上稳定运行,减少次布损失近3000万元。
发展前景:海珠有望实现更多突破,成为技术创新重要策源地
随着工业高端化转型升级的加速,中国工业质检市场规模正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据IDC测算,到2025年,中国工业AI质检整体市场将达到9.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机视觉工业产品质量检验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陈彬表示:“AI质检不仅在传统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正逐渐渗透到能源、医疗、物流等多个领域,为各行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AI质检解决方案已经能够实现对产品缺陷的自动识别和分类,有效提升了检测效率和质量。他坚信,未来AI质检将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缺陷检测,还将向更深层次的质量评估和预测方向发展。
陈彬十分看好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前景。而刚刚获得的“琶洲领军算法师”头衔,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他说:“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在算法领域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我所在团队和海珠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它将激励我继续深耕算法领域。”
目前,海珠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算法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广州市海珠区建设琶洲算谷若干促进措施》,为算法企业提供了资金、场地、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算法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海珠区还加快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智算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满足了大模型训练等高性能计算需求。
陈彬认为:“通过举办算法大赛、评选领军算法师等方式,海珠区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算法人才,还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构建了多层次的人才梯队。”随着算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海珠区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多的突破,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他还表示:“当然,还需要依托现有的政策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形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随着琶洲成为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片区的定位,要充分利用好品牌影响力,推动海珠区数字经济迈向更高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相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海珠区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加强与国际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提升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陈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贡献,包括“探布无忧 – 布面缺陷智能检测系统”的研发,该系统极大提高了纺织行业的质检效率和质量。同时介绍了AI质检的广阔发展前景以及海珠区为算法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持,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应用的潜力和海珠区成为技术创新策源地的可能性。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