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专业调整:锚定国家战略,迈向高质量发展,学科专业优化: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之举

本文围绕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展开,介绍了相关政策目标,阐述了调整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要义、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核心、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落脚点,强调要立足实际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在当下,多所高校撤销、调整或增设部分本科专业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此方案明确了专业调整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就近期目标而言,到2025年,要对高校约20%的学科专业布点进行优化调整。一方面,要新设一批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另一方面,淘汰那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其首要任务是服务国家战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之间起着中枢连接的作用,它是实现创新驱动、科技突破以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更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是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的重要途径。今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改革要将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作为改革重点,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要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指引,对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推进高等教育学科布局和专业调整优化,需要在三个适配度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二是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三是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此轮学科专业调整正是这种努力的体现。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努力满足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同时,与国家战略保持同频共振,积极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核心和关键在于推进内涵式发展。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既体现了新时代高等院校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的战略逻辑,也蕴含着高等教育主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以往的学科专业调整相比,近几年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调整不仅在规模上更大、力度上更强、频度上更高,而且导向更明确、目标更细化、操作更有序、保障更有力。这次调整以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为核心,倒逼高等院校加强学科专业质量建设;以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准入、预警、退出机制为手段,避免盲目扩张和专业趋同;以构建学科专业调整协同联动机制为支撑,加强内部协同与外部联动,实现学科专业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正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完善学科专业调控机制,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逐渐回归理性,向以质量提升为标志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落脚点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自主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平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面临着就业、人口等多方面的挑战,学科专业调整设置需要同时兼顾行政干预、市场调节和学术治理,以防止出现滞后性和盲目性,提高灵活性和差异性。因此,在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三重属性,完善政府、高校、市场“三位一体”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构建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起着龙头作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要立足国情、省情、校情、学情,遵循经济社会需求规律、学科知识内在发展规律和学生个体成长规律。在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要统筹推进高校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等方面的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本文围绕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展开论述,强调其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要义,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核心,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落脚点,同时要立足实际情况遵循相关规律,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531.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